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      ★★★ 【字体: 】  
《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0:5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论文摘要】《百家讲坛》由于采用一些独到的创新而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然后在成功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节目选题的相对狭窄,电视观众年龄的老化,节目创作人员和电视观众缺乏很好的互动和沟通,这些问题都需要积极的面对和解决。   【关键词】 选题  互动  沟通   在不经意间,一档纯学术性的电视栏目竟然火了起来,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据央视资讯统计,2005年第一季度,《百家讲坛》平均收视率一直保持在0.17%以上,在科教频道收视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在CCTV-10的综合排名仅次于《周末讲述》,位居第二。[1]当然,这样的收视率肯定不能和一些名牌的新闻娱乐节目相比,这些节目的收视率达到两位数那是常有的事,而科教节目达到0.1%这个数量级已经算是胜利了。不要小看这个0.1%,因为即使是这样小的一个数字,在中国也意味着它在平时也拥有100多万电视观众。向来被视作阳春白雪的科教节目也能获得如此的成功,这不由得让媒介和新闻业者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各种探究此节目成功秘诀的文章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作为一名高校新闻学教师,笔者从2005年年初开始注意它,并马上被这个节目吸引,有时间就收看。这个节目有很多独到的创新:如名家主讲的巨大号召力,悬念营造的吸引力,节目顺势编排的冲击力……这些独到的构思一旦综合运用起来,电视观众就会感到耳目一新,产生强烈的收看意愿,节目获得较好的收视率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仔细收看和揣摩这个节目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百家讲坛》在取得如此辉煌成功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急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关注和解决的话,会影响到节目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本着对节目的热爱,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拙见。   第一,就是节目选题的相对狭窄。笔者在2005年11月7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网站查阅了2005年前10个月《百家讲坛》的节目单,总共查到了165期节目(如果按照每周6天播出,应该有260期左右[2]。但由于其中有许多期重播,所以最终只有165期),对其每期讲座的选题进行了具体的统计,统计表格如下:      在2005年前10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有21名专家学者在《百家讲坛》上进行了讲演,总共讲演的期数为165期。而根据上面表格的统计,前10名(第10名并列,所以总共有11人)所作讲演的期数就有139期,占据了节目总数的八成五的比例,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对垄断地位。研究这些节目的讲演主题,就可以大概的知道2005年前10个月中《百家讲坛》节目的情况。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二战人物系列和现代礼仪系列共有36期节目之外,其他的节目都仿佛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里:关于《红楼梦》的节目有29期,关于明清皇帝系列的有26期,关于汉代风云人物的有12期,关于聊斋人物的有10期……这些节目的总期数达到了惊人的103期,约占前10名讲演总期数的75%,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对多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据《百家讲坛》讲,它的“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演讲。强调学理性与实用性、权威性与前卫性并存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节目的宗旨定位是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3]”既然是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那么他们首先就要搞清楚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教节目,他们怎么就一定知道老百姓就喜欢这些以“历史”为体裁的节目呢?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以历史上的一些帝王的疑案或者风云人员作为体裁,《百家讲坛》先前有过巨大的成功。2004年,《百家讲坛》节目制作人员在策划上,确定的重大的系列选题有:《三八特别节目》、《中国电影百年史》、《紫禁风云之清十二帝疑案》、《民法系列》、《从雅典到北京2008》等。其中选择《紫禁风云之清十二帝疑案》的理由是挖掘清十二帝饱受争议或者鲜为人知的片段作为吸引观众的焦点,以小见大,用细节描述一代帝王的特点和功绩,展现给观众的是鲜活的人物形象,颠覆以往帝王政绩大而空的表现方式。[4]没想到节目播出后,在这一系列节目中,《紫禁风云之清十二帝疑案》一炮走红。过后,他们分析原因,才明确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清宫戏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在收看电视剧的同时,也关注起真正的清朝历史。清王朝的寿命二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二个皇帝,由于它离我们最近,所以许多有关清宫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篡位”,“光绪之死”等传闻深深地笼罩着紫禁城,在戏剧、小说、电视剧等的推波助澜下,清宫疑案更加扑朔迷离。《百家讲坛》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清十二帝疑案》中,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给予了解答给电视观众回答了这些疑惑。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观众反应强烈,本来并不被看好的《百家讲坛》收视率居然一路飙升,最高收视率竟达0.57%,一跃成为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而在此之前,《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能达到0.1%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很多时候都是比0%多一点,《百家讲坛》栏目经此成功后似乎“豁然开朗”,节目的策划和制作从此走上了一个全新的道路。   《清十二帝疑案》这一系列节目的成功,让节目从此赢得了大量的观众,但在同时,似乎也束缚了创作者的手脚。从此节目的制作体裁集中于历代皇帝宰相,神仙鬼怪等。这样固然没错,但是,如果长期下去,问题也就出来了。即你宣称的节目宗旨是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可是这些东西是不是普通观众所最感兴趣的,它的服务功能怎么样体现出来,这些都成了问题。如果过多的纠缠于一些历史的细节,变成了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找一些所谓的“真相”,而丧失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节目的服务性功能就会极大的丧失,节目的生命力就很难维持。   第二 就是观众年龄的老化。《百家讲坛》栏目曾在2004年年底对栏目的热心观众做过一个市场调研,调查结果是:收看这个节目的观众,按性别划分:男性占60.28%,女性占39.72%;按年龄划分:14岁以下占6.54%,15~24岁占8.62%,25~34岁占14.6%,35~44岁占11.57%,45~54岁占32.91%,55~64岁占13.85%,64岁以上占11.91%;按教育程度划分:未受教育的观众占3.37%,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观众占15.0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观众占44.27%,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观众占27.94%,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观众占9.39%。[5]   对这个数据进行一下整理,我们就会发现,在栏目的热心观众中,45岁以上的人群总共占了观众总数的59%左右,如此高的比例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媒体它的受众年龄分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如果它的年龄分布非常的合理,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匀的分布,那么它的发展前景就比较的看好。但是如果它的受众群体严重的老化,那就是需要警惕了。《百家讲坛》的电视观众中中老年人占据了近60%的比例,仅仅都是中老年人去收看,而年轻人却很少关注,那这个节目不就办成了老年人的《夕阳红》吗?这样节目的前途显然是令人担忧的。一个新闻媒介标准消费者的年龄如果与其影响一起与日俱增是危险的,如果是这样,也就意味着它的新闻信息产品消费者实体会逐渐老化。   其实,国内的其他一些媒体也在遭遇同样的问题。如《北京晚报》作为一张创办近半个世纪的老报纸,在北京市场上拥有100多万份的发行量,每年的广告额也达到了10亿多元,可以说是北京报业市场的一个领跑者。但就是在如此好的局面下,它也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那就是读者年龄的老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任总编辑肖培上任以后做的重要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手机媒体传播中的几点认识

  • 下一篇文章:广告跨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