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提要 国内新崛起的强势媒体集团完成了在本地的扩张和资本积累以后将向其他地区扩张,因此而对众多势力薄弱的地方性媒体形成全面冲击。原有的地方主流媒体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稳定本地的传播市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媒体竞争 地方媒体 媒体重组 由于国际新闻传播媒体事实上的介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新闻传播界长期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经济模式的传播区域划分和传播项目划分正在被突破。原来受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严格行政保护的媒体正在逐步失去“大锅饭”的优势,原来各自拥有的大小不等而又带有垄断性质的传播市场正在被瓦解。几乎在全国所有的新闻传播市场上都或明或暗地涌动着资源重组、市场重组、媒介重粗、力量重组的浪潮。原有的单一品种、单一市场的媒体已经显得势单力薄,不足以抗击风云突变的市场经济和境内外强势媒体的冲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广州日报》率先进行的多种媒介、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改革正在向全国扩展。到2001年,全国已经有正式批准挂牌的报业集团26家,广播电视集团7家,出版集团8家。还有些媒体虽然没有正式获准建立集团,但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了媒体重组和资产重组。在1999年中办30号文件下发以后,一些有实力、有扩张打算的媒体借机收编、整合了媒体界一批有市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媒体及其优良资产,搭起了组建集团所必需的架子。有些媒体集团还采用借壳上市等合法的手段,完成了经营项目的多元化改造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扩展。如成都商报(博瑞传播),上海广电集团(东方明珠),湖南广播电视集团(电广传媒),中国计算机报(赛迪传媒),北京广播影视集团(歌华有线),甚至连一向严肃、严谨的国家权威媒体也开始染指资本市场,如人民日报(燃气股份),中央电视台(中视股份)。这大大小小的媒体集团虽然规模不同、特色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没有一家停留在原来单一媒体、单一项目、单一区域经营的阶段,都开始了向其他媒体、其他行业和其他区域的扩张与渗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2000年的销售总收入为23亿多,而广告的实际总收入为12亿多,其余的近12亿则来自于其它经营项目的收入。由此反映了媒体经营的扩张性优势。①大家都看好我国媒体市场的良好前景,因为它被压抑的太久,存储的能量也就太大,只要发掘有方,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可观的财富,因而有人将媒体经营称为我国的“最后一个暴利行业”。陈力丹教授说,“在中国,传媒是比西方国家的传媒更有暴利可图的领域”。陈力丹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北京晚报的一段话说,“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每一个板块的松动和改变都将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现在,这个机遇终于指向一个传统上最为敏感的行业和一个现实中最为敏感的市场的结缘,媒介产业与资本的结缘。”②因为这种结缘所表现出的有良好前景的商机,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资金也对媒体的跨行业、跨区域经营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一向为国有资本和媒体自有资本(其实这种媒体自有资本仍然是国有资本的一部分)垄断的媒体业开始具有不同性质的资本背景。“早在80年代就出现了中美合资的《计算机世界》,以后又出现了浙江《金华日报》的股份制,出现了《精品购物指南》和《购物导报》这种个人集资、集体创办子报的模式,出现了国有企业与报纸联姻的《华商报》模式,出现了采编经营分离,上市公司投资集团子报,买断9年经营权的《名牌时报》模式,出现了证券研究公司投资异地办报的《财经时报》模式,出现了民营企业介入报纸经营的《中外合作新报》模式。”③喻国明教授认为,“传媒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是好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最紧缺的是资金,减少行政管制对市场的分割,放开之后传媒产业的竞争会加剧,竞争的结果是跨媒体、跨地域的传媒集团必然会出现。”④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那些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媒体集团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文化相对进步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分别集中了多家媒体集团,形成了现阶段媒体集团竞争的重点市场。在有的地方,现有媒体集团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本地传播市场的分割,几大媒体集团至少在表面上进入了各行其是、和平共处的发展阶段。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在当前各地行政保护和行政干预仍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美国那种“一城一报”,一家媒体独占天下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在媒体所在地的市场瓜分也就适可而止了。然而无论是媒体的所有者(在目前我国媒体的真正所有者其实是国家及其政府,媒体的直接掌握者只不过是奉命管理。即使是那些所谓的“民营报纸”,也都有一个正式的挂靠单位)还是看好媒体产业的投资者都不会满足于停留在本地小市场小规模运作的水平上。加速资金的周转,扩大投资的回报是他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跨媒体经营、跨行业经营和跨区域经营就成为这些媒体集团的必然选择。众多国际性媒体集团跨国跨行业的成功运作给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媒体集团带来了利好消息,同时也对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刺激。在目前我国媒体集团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经营管理实力和人才实力都还无法同国际性的媒体集团相抗衡,也无法很快在国际新闻传播市场上赢得自己理想的份额,自然就将目光首先投向了自己熟悉的国内新闻传播市场。尽管国内不同地区之间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但几十年的大一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地所形成的新闻传播市场却有高度的相同之处,无论在自己所处的行政区域内还是在其他的区域内进行新闻媒体的运作,对我国有实力的媒体集团而言并无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本质差异,实际上跟在自己家门口的运作基本一样。更何况这些有实力的媒体集团挟资金、技术的优势,一出手就具有压倒地方性小媒体的优势。对广大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都极其脆弱的地方媒体而言,目前就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媒体集团扩张的压力。据有关的报道和消息,国内已经有一些媒体集团进行了异地经营的尝试,虽然不是个个成功,但已经摸索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珠江三角形和其他地方开办连锁经营,电广传媒在北京投资媒体。成都商报在昆明发展。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在大连办了《半岛都市报》,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在青岛办了《半岛晨报》,人民日报创办华东版、华南版,他们的这些子报又在筹办一些区域性的地方报纸。就连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有一定实力的媒体,也已经开始了跨区域经营的尝试,如《兰州晨报》在河西走廊地区创办了《河西晨报》,短短时间内其发行量和影响力直逼当地传统媒体,引起了当地党政机关领导人和当地媒体的特别关注。 现代新闻传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即品牌形象是其扩张并占领市场的基本条件。而有实力的媒体集团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具备了进入新市场的先天优势。即使品牌形象力在新区域内还不够强大,凭借已有的实力也能迅速壮大。“由于传媒业作为‘影响力经济’的自身性质,品牌建设往往容易‘速成’。据摩根斯坦利(券商)1998年报告指出,在对11种产业建立世界级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而做的统计中,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为8年,远远快于其他行业。在传媒业还不发达的中国,大众媒体只需要2年左右就能建立起区域或行业优势。”⑤从国内近几年来获得成功的新的媒体来看,在2-3年内由白手起家一跃而成为当地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媒体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新建立的媒体只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就迅速超过甚至打垮了传统的老牌媒体。在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一些老牌媒体面对小弟弟的挑战却显得老态龙钟、不堪一击,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在未来的跨区域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