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国的8.6%、韩国的15.3%、巴西的40.2%。与互联网联网的主机,每万人只有0.16台,还不到芬兰和美国的万分之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等方面的评估得分,在亚洲也是低的。 这条消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中国国民信息化的基本状况。虽然中国近年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发展信息产业提供了一定基础,但总体经济实力还很弱。没有基础设施,谈信息就是空谈,中国目前还有1/4的行政村没有通电话,怎么可能上网呢? 从世界信息化目前的进程与现实的态势看,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可以衡量这个国家国民的信息化水平;而反过来,互联网的发展又以国民信息化为基矗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取决于综合国力以及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信息贫富是经济贫富的反映。 对于大多数国力较弱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由于经济还不发达,互联网的发展既不能从经济上得到保证,又得不到国家政府的重视,举步维艰。投入资金短缺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中国硅谷”——中关村,正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急需注人新资金以求生存。中关村在今后10年需要注入约2000亿人民币(约420亿新元)的资金,才能够取得成功。但2000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仍限制外国资金投入到互联网业,互联网业在缺乏外资的情况下,将无法良好的成长。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使得国家信息化水平低,并因此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并不等于就说明中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低。因为“信息技术水平并不等同于国家信息能力。全体国民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除了要获得信息技术的支持外,还要依靠社会化的信息化体系的支持。 “社会化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最好的载体就是互联网。为消除高智人群与低智人群、富裕人群与贫穷人群之间存在的“数字分化”,美国政府正在推进一个全国性的新“马歇尔行动”,以期给每个教室都接人INTERNET、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媒体计算机以及让每个家庭进人互联网世界。 “利用互联网消除国民信息化的‘盲区’,提高国民信息化的质量,显然无法照搬美国的做法。美国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利用它在全世界赚的钱来填补“数字分化”的沟隙。”④ 而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从具体的国情出发,一开始就在政策与决策层面,让互联网与国民信息化在互动中相得益彰,互为反哺,可能是应该采取的策略。” 3.共同发展之路尚需探索 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与信息网络的发展,也无法做到“全球各地的企业家、公司和社团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所以,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国际间的贫富差距问题,特别是信息贫富差距问题。当然,一方面,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要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机遇,奋起直追,加快信息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必要援助和支持,这既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原则。但这条发展之路尚需探索。 注释: ①摘自(计算机世界)新闻,2000/8/27. ②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版,02/01/2001. ②搜狐新闻http//:www.sohu.com.com,2000/05/24 ④华宣飞:《互联网与国民信息化》,8/9/2000.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