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亚洲国家面临的数字化“鸿沟”与数字化“机遇”      ★★★ 【字体: 】  
亚洲国家面临的数字化“鸿沟”与数字化“机遇”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8:30   点击数:[]    

定的知识积累状态,反映了一种特殊的体制与产业环境,也反映了以已掌握的技术解决一些特别的技术问题的可能性,是一种最有效降低成本的心智活动,是使生产者和使用者相互关联的网络。 2.互联网即市场 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保持的优势,已经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连接的地方都是市场。 日本以贸易壁垒著称,他们将自己的国内市场保护的很好,外国产品——般很难进人。但最近通过互联网,总部设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达里尔—佩克及其Cyberian Outpst公司(Cyberian Outpost lnc.)轻松地打开了日本市场的大门。对此佩克先生解释遭:“那是1995年3月的一天,一位日本顾客下丁一份定单,48小时后他的货就到了东京,并且送到了他的家门口,这位客户没想到会这么快,大吃一惊。”公司随后就收到了这位日本客户深表满意的电子邮件。在电子邮件中,该客户发誓要把此事告诉其他人。于是他在一家流行的互联网公告栏上张贴了一条信息。佩克先生说道:“第二天,从日本来了100份定单,消息扩散得快极了。”从那时起,日本就成为公司的头号海外市场。 宾夕法尼亚州的CDNow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音乐作品和出版物,接受日本客户的网上订购并提供送货服务,以这种方式挤进日本市场,销售美国产品已有4年时间。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堪负担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成本的公司来说,互联网正给中小型公司以低成本试点的机会。 当然,日本虽是亚洲国家,却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不管是发展至什么层次的哪个国家,互联网市场一旦成熟,都将成为美国及发达国家的市场,整个亚洲将是一个市场。 3.技术开路、经济收益、思想扩张 “技术开路、经济收益、思想扩张”这12个字可以简单地概括美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当美国的企业公司运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并取得累累硕果的时候,一向以推销美国价值观念为已任的大众传播也开始了“圈地运动”。首先是一直向用户提供高价内容的专门网络服务商微软和美国在线,在赚足了钱之后开始向大众免费提供服务,以争取更多的点击率,获得广告资源。另外,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制品等也开始在互联网这个面向大众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新面孔。早在1998年,美国已有近2000家报纸、800家电视台、151家有线电视和数百家广播电台上网,50家著名的畅销刊物也有47家上网,各种媒介都在网上传播着以美国的各种思想为核心的价值观和文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互联网的基础设备一半以上设在美国。美国国内的互联网,通过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底光缆和通信卫星与世界相连。美国互联网使用的高速线路,每秒钟的通信能力达到10G字节,相当于每秒可传送2300卷的百科全书。 全球共有顶级域名服务器13台,其中10台在美国,其中包括美国军方控制的两台。美国在网络上的垄断是全面的。美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最大的接人系统供应商——思科,最大的ISP------美国在线,而全球主要的网络安全公司也在美国。 在计算机硬件上,美国与第二位之间的技术差距超过1000倍以上,亚洲发展中的国家与之的差距就可想而知了。 早在10年前,美国的计算机技术就已遥遥领先于各国。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在近短短的5至10年内,互联网要从电缆和PC机开始做到技术开发投入、经济市场开拓、思想交流传播都像美国那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否成功,要看各国政府对互联网所抱的希望和建设的决心,以及投入的规模等等。 三、亚洲各国建“网”用“网”尚需提速 互联网正在造就一个庞大的产业并推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它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并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对新时代的经济、通信各方面的发展皆具有重大意义。亚洲各国政府及人民应认清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性,使互联网的发展真正作为一个增强国力的契机,不要再一次与经济腾飞擦肩而过。 1.利用互联网的观念有待改变 如前所述,亚洲的许多国家的互联网建设还是有成就的,特别是近年来都在加紧建设宽带网,如果宽带网建成,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百姓已经早于有些发达国家,先在网上通过电脑收看起电视节目了。 但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最新“亚洲消费理念调查”显示,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使用率只有36%,低于整个地区的平均比率54%。与之相比,新加坡的使用率达80%、韩国70%、日本68%、新西兰64%、中国台湾63%;菲律宾的互联网昔及率最低,只有28%;印度和中国大陆一样,都是36%。 也就是说,亚洲国家的百姓对互联网的使用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着差距。如上网人数比人家少、网络的使用效率不高、网络的多种功能还没开发出来。上网者大多是在“看网”,而不是“用网”,就是其中的一个明显差距。 据Net Vaule的统计数字显示,亚洲网民上网主要以娱乐为主,电子商务发展仍不理想。香港人上网则以ICQ为主,占用户使用比率的63%。新加坡则以聊天室为主,都以消遣为目的。调查还认为,亚洲各地应用电子商务的比率为58%至63%,低于美国的73%和法国的68%。电子商务亦是推行高科技的重要一环,亚洲网民上网习惯之所以难变,是因循于旧观念,此思维不除,高科技之路难上。② 网络的最大作用还在于“用网”。网络的时效可使我们高效率地处理各种现代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事务。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理财、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许多亚洲国家,“用网”的许多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 扩大“用网”的功能,需要全社会协调配合,如网上电子货币手段的使用,就牵涉到银行、邮电、公安等多个部门的互相协作,形成使用电子支付手段的社会环境,否则电子支付手段就实现不了。现在有些亚洲国家还没有开办这项业务,或只是开始试行电子货币支付业务。网络经济在发达国家被认为是21世纪经济的助推器,开发网络功能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使上网者能从“用网”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政府政策与商务投资 对于亚洲各国来说,最重要的还应该是认清经济发展形势及互联网发展的前景,为本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战略政策。各国都在出台IT法规,如果这些法规是限制性的,无疑将捆住自己的手脚。 的确,开放互联网市场同时意味着会有钱被发达国家赚走,因为亚洲国家互联网发展之时,就是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投资得到回报之日,但是这也只能面对,亚洲国家要考虑是怎样达到发展的目的,又将资金的流失减少到最小,而不是关起国门,坐失良机。 除政策之外,各方面之间有效的合作也是推动信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当然亚洲国家和地区还应该加强区域交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 如有报道称:亚洲首家电子商务联盟成型。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三家具有当地政府背景的电子商务服务商日前签署谅解备忘录,组成亚洲第一家区域电子商务联盟。③再如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新加坡电信公司将投资20亿美元兴建一条长达17,000公里的亚洲容量最大的海底通信电缆,这条电缆将与亚洲的7个国家和地区连接。 但对于更多的发展中的亚洲国家来说,形势并不容乐观。互联网的发展与经济是不可分离的,亚洲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也严重地制约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 据(中国信息报》报道:一项由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作出的调查表明,中国的信息能力排在世界的底层。该研究从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设备利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等四方面,选取了29个指标编制了信息能力指数,对具有代表性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能力进行了评测与比较。 结果表明,中国的信息能力很低,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

  • 下一篇文章:亟待重塑“见证”形象-论新闻记者角色错位危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亚洲国家面临的数字化“鸿沟”与数字化“机遇””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亚洲国家面临的数字化“鸿沟”与数字化“机遇””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亚洲国家面临的数字化“鸿沟”与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