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种“民主参与理论”为非共时性理论,与本表中其他理论有异,故称之为“5+1理论”。 参考文献: Curran, James, and Park, Myung-Jin (2000), “Beyond globalization theory”, in James Curran and Myung-Jin Park (eds.), De-Westernizing Media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McChesney, Robert W.(1999?), 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 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Dubious Times,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McQuail, Denis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Siebert, Frederick S., Peterson, Theodore and Schramm, Wilbur (1956), 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Urbana, 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Watson, James (1998), Media Communication, New York: St. Martin. RHWCD, 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1999) New York: Random House 邓正来(1997a):“哈耶克的政治理论——《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载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邓正来译(1997b),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邓正来主编(1992):《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郭镇之(1997):“对‘四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载《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1期。 江宜桦(2000):“自由主义传统哲学之回顾”,载王焱编:《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强(1998):《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珊(1989),“译序”,载阿特休尔,赫伯特:《权力的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年版。 陆谷孙主编(1993):《英汉大词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毛寿龙(2000):“自由高于一切——自由至上论述评”,载王焱编,《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 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 芮必峰(1996):“西方‘媒介哲学’译介”,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4期。 [美]罗斯金,迈克尔,等(2001):《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美]斯拉姆,韦尔伯(施拉姆,威尔伯)等(1980):《报刊的四种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 王焱(2000):“写在前面”, 载王焱编:《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俞可平(1998):“从权利政治学到公益政治学”, 载刘军宁、王焱编:《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展江(2001):“译者的话”,载迈克尔·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北京:新华出版社。 郑易里等(1985):《英汉大辞典》(修订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