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一、引言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各类媒体的全面发展。这当中也包括我国英语广播和电视媒体。随着我国的入世,申奥和申博的成功,我国必将进一步开放,我国的英语广播和电视媒体也将面临更多的发展和挑战的机遇。本文首先拟分析我国的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发展中的问题,并从理论的角度思考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战略问题。 二、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主要有两大趋势: (1)从“英语广播为主”逐步转向“英语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并重” 新中国的英语广播诞生于战争年代。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英语电子媒体主要是以中国国际广播台的英语台为主打媒体,并主导着我国的对外广播,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传播窗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每天能用43种语言播出211个小时的广播节目,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的听众来信多达90万封,代表了约4500万听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不仅是我国拥有海外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外宣单位之一,它的广播语种、播出时间、发射功率和听众来信四项指标也均居世界国际广播电台前列。【1】 英语台则一直是国际台的大台。它创办于1947年9月11日,现在每天播出60个小时的新闻、专题、音乐以及其他节目,每年约有一千多万国际听众收听英语台的节目,占整个国际台听众数的四分之一。据估计,英语台已成为世界上了解中国最为有效的媒体之一。【2】 我国英语电视媒体起步较晚,是从教育类节目发展起来的,如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跟我学”节目。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电视节目应该说是1987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英语新闻”,1988年播出的专题纪实类节目“焦点”的问世代表着英语节目版块的形成。此后推出的娱乐性节目“文化长廊”和“您好,北京!”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英语类节目日趋完整和正规。 199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在上述英语类节目的基础上组建中央电视台国际卫星频道(CCTV-4),主要针对国外华人、华侨和对中国事务有兴趣的外国受众,每天播出17个小时英语和中文类节目,侧重新闻、时事、经济、娱乐、体育、少儿节目、影视、和电视纪录片。2000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英语频道CCTV-9,每天播出24小时,分四大版块,每个版块六小时,以保证不同时区的受众都能收看国际频道的节目。目前,该频道的节目已在美国、北欧洲、英国和法国以及东南亚都已落地。【3】 中央电视台英语9频道的开通开创了我国的英语电视媒体时代,并迅速成为国际受众主要信息源之一,形成了英语电子媒体中广播和电视的鼎足之势,出现了我国英语广播和电视并重的局面。 (2)地方性英语广播电视媒体同时得到发展 在我国中央级两大英语电子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同时,我国地方性英语广播电视媒体也开始得到发展,其发展模式基本与中央级英语广播和电视媒体模式一致:基本都是先创办英语广播节目,然后再创办英语电视节目或频道。 以上海为例,80年代中期随着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上海人民广播台于1986年9月15日率先开设了广播英语新闻 (Shanghai Calling),1989年到1997年平均每天有6小时的英语节目,95年前后甚至长达13小时。但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英语广播逐步缩减为每日10分钟的英语新闻,2001年起主要是转播国际台英语新闻为主。【4】 上海的电视英语新闻开播较早,1986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的英语新闻节目开播,后来组建的上海卫视(SBN)频道还专门成立了外语部,开设常设栏目。据上海卫视外语部主任戴骅介绍,预计在3—5年内上海电视台还将成立英语频道。【5】 据了解,目前广州、南京、武汉、杭州等地也都纷纷创办了或正在创办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 三、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英语广播电视媒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本文认为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的相对不足 像其他英语媒体一样,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一般都不实行市场化操作。它们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国家拨款,二是大媒体的资助。目前而言,中国国际广播台英语台的资金靠国家拨款,而中央电视台英语9频道则基本靠央视资助。地方性的英语广播电视媒体则基本都受中文媒体资助。 由于我国英语媒体一般只有投入,少有出产,资金相对不足一直是个困扰着我国英语媒体的问题,而对英语广播和电视媒体(电视尤为如此)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广播电视都是以技术为依托的媒体,而技术设备的更新都是以资金因素为基础的。从某种角度讲,资金是决定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2.国际受众定位趋同 这一问题可能适用于我国所有英语媒体。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其受众定位趋同倾向也较明显,一般都确定为:境内外受众(外国人和华侨)和国内受众(主要以外语学习为主)。 这样的定位使得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显得较为抽象、笼统,缺乏个性化。正因如此,我国的英语广播电视媒体(主要是中央级媒体)尚未能形成非常明确的国际受众群。 从长远来讲,这会影响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针对性和总体传播效果。例如,目前央视英语9频道用同样的节目向美国、欧洲和南亚地区播放,而这些地区的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爱好肯定会有差异,因此从理论上不可能在这些地区取得同样的传播效果。【6】 3.可信度还较低 上文已提及,我国两大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已具一定规模并拥有较多的国际受众。但根据在来华外国受众中的一次调查发现,来华外国受众中对我国英语媒体新闻报道的认同度并不高,只有16.7%,而大多数外国受众持反对(19.7%)和谨慎的模糊态度(46.9%)。【7】 当然,可信度的问题不光是一个传播问题。它还与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联。由于我国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与外国多数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不一样,这些与我国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的受众自然不会完全信任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从而增加了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有效传播的难度。 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以上的三大问题尽管在性质上不相同,但它们都会影响到我国对外传媒的传播效果,影响我国英语广播和电视媒体实现其最高目标:为我国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最终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四、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战略思考 鉴于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如要能实现其肩负的使命,那么它们就必须能有效打入、影响和左右国际主流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空间。 但是,要做到这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认真策划、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探讨一下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战略问题。 1. 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战略应具备的特点 如上所述由于我国的英语广播媒体创办于战争年代,因此我们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的总体思维模式很容易停留在过去战争年代的思维模式,较少从传播效果角度谈战略问题。我们老是想着要宣传中国,但所采用的手法往往不符合国际受众的特点。国际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在多数情况下往往由领导决定,而不是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我们总是把我们认为国际受众应该知道的当成国际受众真正要了解的东西。 此外,由于我国的英语广播电视媒体由政府和媒体集团资助,因此资金这个重要问题很少在发展战略中提及。我们知道要打入国际舆论界,却不太研讨要打入国际舆论界的必要的经济条件。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英语广播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战略应具有三个特点:(1)必须体现以我为主,其发展模式能符合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2)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