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响亮的中国之声。为实现这一点,我国的网络媒体作为网上信息内容提供者责无旁贷地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在内容设计中重视凸现中华文化的栏目、板块,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我们还需要建立专门集中传播中华文化信息的文化网站。这方面的工作已经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承建的“中华文化信息网”已经建成,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笔者在上网观察有关网站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大中华文化网”、“中华在线”等专门或主要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网站。另一方面,我国需要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度对待文化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对外文化交往,积极传播世界文化,传播国外文化的优秀成果,让中华文化在吸纳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的基础上前进。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使保留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为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同时也使中华文化因分享了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而进一步拓展、丰富自身的内涵。 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文化创新 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来说,保持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的正确的前进方向至关重要。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文化的发展来说尤其如此。任何文化,都既有民族、地域归属,又有时代归属。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构建起来的,也是伴随着中国历史进程而变化发展的。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需要沿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变化、前进。这是民族文化保持勃勃生机的关键所在。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抓住这一关键。 一种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文化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自身的实力是关键。这种实力来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就文化本身来说,这种实力的关键在于这种民族文化的创新活力。只有充满创新活力、不断前进的民族文化,才可能经受住激烈竞争的挑战而取得繁荣。我国网络时代的文化发展策略需要强调面向新世纪、面向未来的创新,强调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全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把它作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当代中国,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中华文化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方向。要坚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新课题包括: 一、分清民族文化和封建文化的界限,反对和抵制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旧文化糟粕。中国曾经有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形成了封建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中国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又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全国人民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文化的沉淀性,旧思想、旧文化的消失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弘扬和向世界传播的,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建设和推进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未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而对于历史上封建文化遗留下来的残余,封建意识、迷信思想等,则要坚决抵制和反对。由于网络传播的全球性特征,网络文化建设中尤其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二、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尤其是要理性地处理东西方文化在交流、碰撞中的融合问题。当代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汇集不同民族国家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建设,不是处在世界文明之外的单独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需要来自中国民族文化优秀成果和世界文明一切先进、有益成果两个方面的滋润。在当今网络时代,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沿着时代前进的方向不断推进我国的文化发展,使中华文化永葆勃勃生机。 三、处理好文化产业发展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在网络时代的我国文化发展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警惕“赢利至上”思想的侵蚀,不因赢利的诱惑而偏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正视经济效益对文化产业生存状况和发展实力的影响,强调实效,力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四、正确处理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和管理规范文化市场运作的关系。包括网络市场在内的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此同时,下列问题直接关系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的市场向何处去?繁荣的文化市场上提供给公众的是什么样内容的文化制品?只有通过对文化市场的运作实行适当的、有效的规范管理,才能保证文化市场不迷失方向。我国文化市场上时有内容低级庸俗乃至黄色的文化制品出现,网络空间中也时有传播不良文化内容的情况出现,还有“黑客”现象等破坏正常的文化交流的现象出现。当然,由于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文化和传播业实施控管,这些问题远没有在西方那么严重,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对这些问题掉以轻心。要通过加强文化法制建设、文化行业自律建设、在公众中加强有关教育和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规范化发展。鉴于网络的全球性、复合型特征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网络管理构成新的课题。我国近年来已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法规,在规范网络业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网络道德建设也已起步。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和加强网络立法,使网络法制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发挥法律在网络管理中的根本指导作用,同时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加强对其可操作性的研究,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依靠法律、道德、技术等多方面的力量,对网络传播实施有效的管理。近年来,我国曾为加强对互联网产业的规范管理采取一系列声势浩大的行动,如整顿网吧经营、取缔无证经营网吧;整治打击黄色网站等。最近,我国在规范互联网产业市场运作中,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为了遏制网上黄毒的蔓延、打击互联网色情站点,2004年6月10日我国开通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其宗旨是“举报违法信息,维护公共利益”。该网站开通一月后,7月9日《中华新闻报》上提供的有关信息指出,网民已向该举报中心举报和揭发国内互联网黄色网站300多家。打击黄色网站已构成目前我国规范管理互联网产业中的一大热点。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目前签约企业已超过1500家。中国互联网协会作为公约的执行机构,负责公约的组织实施。公约规定,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的基本原则是爱国、守法、公平、诚信。《公约》共31条,分别对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的目的、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运行服务、运用服务、上网服务、网络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科研、教育、服务等领域从业者的自律事项等作了规定。 五、处理好网络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的关系。网络文化是以信息传播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为技术基础的文化,是面向未来的新型的文化,是强烈体现创新活力的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在建设面向未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就目前因特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虽然我国的网民数已从1997年的62万增加到2003年底的7950万(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但这一数字在中国总人口中的比例所占比例仍然很小。立足这一国情,我们还应大力加强传统类型的文化建设,并坚持两者协调互动的方针。近年来,关于因特网的信息在我国传统的传媒中大量出现。可以说因特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同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