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 当今世界,伴随着信息化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文化发展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日益凸显。本文拟立足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实际,探讨网络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策略,提出了如下三点:(1)根据网络时代各国文化相互开放的情况,我国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统一;(2)为了保持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在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应坚持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行文化创新;(3)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依托,文化信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牵涉语言问题,应在强调中文在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重视英语等外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world, along with the rise of information-based/knowledge-based economy, cultural factor is taking on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assuming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la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s. And research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s acquiring an increasingly greater immediate significance. In view of this broad context and proceeding from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China as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Chinese culture in the ag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proposes three strategies for that. These are: (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ct that national cultures of all countries are open to each other in this ag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China in its cul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set great store by unity of a global viewpoint and 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2) to maintain the vitalit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it should put an emphasis on correct direction for cultur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3) As culture is language-based and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evitably involves language use, it should adopt a language strategy with a balance between giving priority to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its native language and setting great store by the role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关键词:文化发展 网络时代 民族意识 全球意识 Key Word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ag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national consciousness global viewpoint 文化从来都是与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同生共荣的。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代社会,伴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速普及,大众传媒成为当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传媒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同社会文化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媒介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突出文化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迅速崛起为“第四媒介”,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因特网作为新兴的、复合型的媒介,也正日益深入地渗透到当今社会文化之中,从而强化了媒介对文化的介入程度,并且为“媒介文化”增添了一道“赛博”文化/网络文化的新景观。由于网络传播的全球化特征,在传统的“媒介文化”与“赛博文化”/网络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的机会空前增多,但与此同时,国际文化竞争空前加剧,不仅在现实世界中展开,而且在网络世界中展开。长期以来在世界文化传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在网络时代正在经受新的挑战。制定积极正确的文化发展策略,直接关系到其民族文化的命运。 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统一 网络时代的来临把世界范围的交往活动推进到崭新的发展阶段,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世界文化大潮不可避免地拍打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之岸。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策略中应该在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统一。在当今全球化多维度发展态势非常剧烈的时代,各国文化都是相互开放的。封闭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策略,必须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面对正在日益成为互联的整体的世界,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强调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统一非常重要。文化上的封闭主义在当今世界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反对文化霸权、重视保护文化主权和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我国理所当然的立场,我国当然不能对世界信息流动的严重不均衡和英文的西方文化的突出强势视而不见,也不能对网络化中孕育的不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的可能危机视而不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产生情绪化的固守本土文化、试图把本国文化封闭在世界文化之外的思想。对于不合理的现存世界文化秩序、文化关系,避开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唯有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并在交流中改变现状才是可行的。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保护文化主权,要靠加强中华文化本身的建设和发展及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同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了解世界文化,靠挡住外国文化的传播是行不通的。诚如法国著名文学家和汉学家艾天蒲(René Etiemble)在其力作《中国之欧洲》(L’Europe Chinoise)一书中所指出的,人类文明是一个互为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的整体。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1] 文化的民族性在世界文化的整体性中最能清楚地显现。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世界文化整体中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激荡,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影响并没有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消失,而是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且(同其他社会因素一起)使之达到盛唐时期的高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五四时期来自国外的新文化的传播、新思潮的引入,尤其是世界先进文化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华文化的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作了准备。在西方历史上,欧洲文化的发展诚如罗素早就指出的,曾受惠于“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2]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文化互动过程,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历史的发展到了今天,文化间的相互联系更是已成世界文化领域的特征,是和社会其他进步相伴随的文化进步的表现,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实现。离开这一背景来设计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没有可行性的。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又是世界的,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无论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今天的文化现实来看,中华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国需要在世界性的坐标上找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需要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把握好对外开放和保护民族文化产业的关系。一方面,面对国际文化关系的不平衡和美国文化强势的挑战,我国需要在目前从民族利益出发对我国文化产业采取适度保护,靠政策调节保护其生存和发展,需要把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的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上来。为了加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我国应大力加强民族文化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在网上推出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内容,使之在因特网上占据一定的比例,抢占网络制高点,在网上发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