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      ★★★ 【字体: 】  
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5:2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张咏华 潘华 刘佳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已成为当前世界传媒生态中的突出现象,尤其是自2004年12月中国入世满三年以来,中国在出版物市场的开放进一步加速,我国传媒业将进一步面临实力强大的境外媒体的渐进进场、争夺商机的挑战。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文化水平名列前茅而且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之一,其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也是首当其冲的。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境外媒体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上海。本文旨在梳理目前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传媒环境和近期国家有关的政策动向,试图提供关于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现状之描述,以期为下一步探讨上海本地传媒业在高度开放的传媒环境下的发展策略辅以参考。 对于境外媒体进入上海基本情况的调查,笔者采用深度访谈和文献参考相结合的方法。访谈的方式有面访、电话采访和(电子邮件)书面访谈。笔者以当面访谈的方式对《纽约时报》、法新社、贝塔斯曼中国控股公司、日本建筑杂志“a+u”中文版出品公司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范围涵盖境外驻沪新闻机构,以各种方式同上海当地媒体合作使自己的产品、业务进入上海的跨国传媒集团和国外杂志等境外媒体,并对其他一些进入上海的境外媒体进行了电话采访和电子邮件形式的书面调查。同时,笔者也对新华社上海分社对外部、东方卫视英语中心等本地媒体的部分记者进行了当面访谈和书面访谈。此外还参考了众多见诸核心学术期刊、主流媒体的文献和报道,以及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广电总局等相关管理机构的官方网页上的有关内容。 一、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发展概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境外媒体进入上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上海设立分社、办事处等机构,从事采编业务,对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报道,境外通讯社、报刊进入上海大多采用这种途径;二是通过各种中外合作的途径,与上海本地传媒结盟,实现其资本和业务、产品进入上海,如维亚康姆旗下的尼克儿童频道与上海文广集团合作,组建了上海东方尼克电视制作有限公司。除了这两种主要形式外,还有部分境外媒体组织记者访问团以短期访问的形式到上海作短时间逗留、进行采访,对上海进行报道。例如,英国《卫报》就曾于2004年11月组织一个十几名记者组成的特别采访小组,在上海展开为期一周的采访,然后他们写成了十几篇角度不同的报道,集中发表于《卫报》“上海特刊”。   1. 境外驻沪新闻机构:聚焦中国经济发展 据上海市政府外办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统计记录,① 目前境外驻沪新闻机构总数已达73家。其中世界著名的新闻通讯社有美联社(AP)、路透社(Reuters)、法国新闻社(AFP)、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道琼斯金融通讯社(DowJonesNewswires)、彭博新闻社(Bloom bergBusinessNews)、德新社(DPA)、日本共同通讯社等十几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报刊有《纽约时报》、《金融时报》、《亚洲华尔街日报》、《朝日新闻》、德国《明镜》周刊、美国《财富》杂志等三十来家,国际知名广播电视机构有BBC英国广播公司、意大利FBC公司、日本广播协会(NHK)、自由荷兰电台、德国广播协会、法国盛世—SUNSET电视新闻社等13家。来自美国的驻沪新闻机构阵容最为强大,总共有14家,包括美联社、彭博新闻社等4家通讯社,《时代》周刊、《福布斯》杂志等3家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4家大报以及美国KQED加州广播电台和国际事务出版社;日本其次,有13家驻沪新闻机构,包括3家通讯社、6家广播电视机构和4家报纸;来自法国的有5家,来自英国、荷兰、新加坡和韩国的各有4家,德国3家,瑞典3家,芬兰3家,来自俄罗斯、丹麦、瑞士和西班牙的各2家,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地区各1家。 从书面访谈和面对面的深度访问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驻沪新闻机构都承担着采写中国经济报道的重任。从这些机构的设立背景看,它们进驻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左右,《华尔街日报》、《南华早报》等数家著名境外新闻媒体率先进驻上海,设立自己的驻沪机构。当时正值浦东开发启动之时,上海受到世界关注,也吸引了嗅觉灵敏的国际新闻媒体。冷战结束后,众多国际新闻媒体在寻找新的新闻素材,经济增长迅速的亚洲特别是中国成为他们的首选,而日显腾飞之势的上海正是搜集新闻素材的理想地方。《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Howard W. French介绍,正是因为上海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纽约时报》4年前在北京分社和香港分社的基础上,又增设上海分社,加重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新闻和其他综合报道的采编。目前该社有2名记者,3名助理,其中1名记者专门负责经济报道。而规模相对较大②的国际文传电讯社上海站则把经济报道视作自己的核心优势之一,重点挖掘国内金融、能源、电信等方面有经济参考价值的新闻。 在这些驻沪新闻机构的心目中,上海是前景诱人的采编资源市场,相信未来随着上海的发展和信息的公开,上海将备受世界关注,也将提供更多精彩的新闻素材和故事。目前他们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同行的驻沪新闻机构。法新社驻沪记者Benjamin Morgan表示:“我们面临着来自美联社、路透社、布隆勃格等通讯社同行的竞争。我们在国际上竞争,来上海又互相较劲。” 人员精干是驻沪新闻机构的明显特征,其新闻专业素养也使本地新闻从业人员印象深刻。像法新社、美联社、道琼斯金融通讯社这类知名国际媒体的驻沪新闻机构中一般只有1~3名记者,国际文传电讯社上海站的规模较大,也只配备了5名国外编辑,6名工作人员。这些境外驻沪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具有很高的新闻敏感、消息源广、视野广阔,不少都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中国文化及国情。比如法新社驻沪记者拥有商学院的学历背景,并能说不错的汉语,《南华早报》上海记者站记者Bill Savadove曾在香港长期从事商业报道。   2. 境外传媒集团的资本、产品进入:积极渗透本地市场 驻沪境外新闻机构虽然为数众多,但由于其主要面对海外受众,对上海本地传媒并不能造成直接的冲击。相比之下,一些通过同本地媒体合作使其资本和业务进入上海市场的境外传媒集团则在当地直接产生影响。十几年来,一些国际传媒巨头一直在耐心等待机遇,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深入上海,乃至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纵观国际几大传媒集团在中国大陆的表现,上海并不是它们首选进入的地方。20世纪末新闻集团、华纳公司、维亚康姆等一面尝试从与香港毗邻的广东渗透落地,一面试图在北京与中央电视台、中影集团等我国中央级传媒单位通过提供节目、使这些中国媒体引进大片等方式谋求合作。只有贝塔斯曼以成立“邮购企业”的名义,于1995年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直属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最早从上海进入中国大陆。中国入世以来,几大传媒集团对上海地区兴趣浓厚,贝塔斯曼、新闻集团和维亚康姆等都在尝试与本地媒体合作,借力发展。而其在上海市场发展的方式,又各有不同。 贝塔斯曼采取的是先借力加强渠道发展的方式,2000年以来逐渐发展到尝试涉足内容制作。贝塔斯曼作为一个庞大的老牌传媒集团,③自1995年至今已在中国建立了贝塔斯曼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机构。 在上海经营数年后,贝塔斯曼开始涉足内容业务:2000年1月,贝塔斯曼旗下的古纳亚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出版《车迷》杂志,由古纳亚尔提供内容,负责杂志的国际广告,并协助编辑的培训。 中国入世后,贝塔斯曼在上海进一步加强了其品牌、人才的优势: 首先,核心业务书友会已突破100万会员,即使大部分没有买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国外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看网络对电视的挑战

  • 下一篇文章: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参与政治民主中的作用及其互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