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不限制这种自由,网络又可能成为一个没有法律、法规、道德约束的“世界”。所幸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第四,促进了大众传媒的更新 由于互联网集多种媒体功能于一身,具有交互性好、选择性强、快速便捷、信息多样化等特点,它对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冲击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曾有过这样的情形:一些主流媒体由于各种原因未加采用的消息,最终通过因特网传遍全球。《德拉吉报道》爆出克林顿性丑闻,4天后才引得《华盛顿邮报》跟进报道就是典型的一例。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寻找并获取他们在传统媒介上无法得到的消息,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传播理念、报道模式和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世界各国的传播媒体都在走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的道路,它们纷纷搭乘网络快车,努力提高新闻播报时效,增加内容的可读性,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例如美国的一些主要报纸,如《今日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都开设了自己的电子版,其中《今日美国》电子版是全美网上读者最多的电子报纸,每天有100万以上的用户进入网址。我国目前约有2200多种报纸,其中的七分之一已经上网,没有上网的也在积极做准备(3)。与此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公司开始把自己的节目送上互联网。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英国空中广播公司、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日本广播协会、新加坡电视公司以及我国的香港电台等,都在互联网上播出了广播电视节目。新世纪之初,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集团与网络媒体巨人美国在线合并,又为传媒业增添了一道新景观。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有力地突破了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它的生存、发展空间,使它在网络经济时代展现出新的风采。 三、前景瞻望新闻传播“大众化”从出现到完成,用了60-70年的时间,互联网从投入商用到全面普及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那么,未来媒体的发展将会如何呢?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方程式,不过答案却是肯定的: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技术的日臻成熟与完善,新闻传播手段的更新速度将会越来越快,间隔将会越来越短。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上一次媒体技术革命还没有完成时,新的媒体技术革命的端倪已经出现。美国即是如此。20世纪末,在刚刚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计划。所谓“数字地球”是指以地球为载体的信息集成和整体化战略,借助于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照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的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全球信息传递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地球”比“地球村”前进了一大步:后者是指传媒打破了时空界限,使此地发生的事情彼地很快就能知晓;“数字地球”则是指无论你想要了解世界上哪个地区哪一方面的情况,只需一个指令就能办到。人类的主动性由此又大大提高了一步。按照美国政府的计划,“数字地球”的初步实现是在2005年左右,它的基本实现预计在2020年左右。 当然,美国在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地球”计划时,也在谋求它所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科学技术毕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一经开发,就不再属于某一个国家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信息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通过努力化弱势为强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抢占信息传播领域的“制高点”,应当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国家层面上的战略目标。 我国虽然在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发展方面和美国有差距,但距离并不遥远。正如专家所言:“中国进入每一个时代,都迟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这次进入网时代却没有迟到,几乎和美国、欧洲同步”(4)。据统计,到20世纪末,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000万,上网计算机2000万台,www站点超过10000个。预计未来7年,固定电话年增加用户17%,移动电话增加47%,互联网年增长200%以上。除了电信网,还有广播电视网(8000万用户)和计算机网(1000万用户)(5),市场发展潜力十分惊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出有效的追赶战略来,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的传播业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注释: (1)见台湾《中国时报》2000年6月7日文《大陆网站发展迅速》。 (2)《新经济革命》第22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4月。 (3)陈虹等《互联网:我们与世界同步》,《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4期。 (4)同上。 (5)《新经济革命》第49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4月。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