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      ★★★ 【字体: 】  
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4:5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认为,符号学研究旨在对一切包裹着“自然法则”的现实作揭露;言语的过程是“神话”(myth)化的过程。对于文字符号而言,由于其能指在形象方面与所指几乎没有任何的相似处,所以言说与被言说之物的关系的非自然性就比较容易理解。而电视画面一类的图像符号(照片)似乎自动地具有自然性,因为画面与现场视觉有一致关系。但是,从符号意义生成机制来看,图像仍然是以意指作用的方式运作的,其能指和所指之间具有复杂的居间功能。因此,图像符号不仅在罗兰·巴特关于“现代神话”的论述的范畴中,而且其神话性在“自然法则”的包裹下,要比语言符号隐蔽得多。图像符号学的研究对于电视节目的生产者、接受者和批评者都具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电视图像;符号意义;神话 Abstracts: In famous French semiologist Roland Barthes’ opinion, analysis of semiology is aimed at disclosing the reality covered by “natural rules”, and parole is a kind of the process of making myth. It’s easier to understand arbitrariness of character-signs, because there is no any analogy between signifiers and signified of them. As to image-signs like television pictures, it seems that the coincidence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is natural. However, televisions pictures are worked in ways of signification, there ar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signifiers and signified of them. Therefore, image-signs in television pictures are very ambiguous, but they still in the bound of Roland Barthes’ modern mythology. Research of image-signs in television pictures will contribute a lot to producers, receivers and critics of television culture. Key Words:Television-Image;Meaning of Sign;Myth 一 罗兰·巴特认为符号产生意义的运作过程可以分成三个层次2,也就是说符号在完成意义的运作过程中,有三个不同的“表意层次”:外延、内涵、相互主观。 一、外延 在第一个层次符号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外延的形式,即能指是影像本身,所指是摄像机前的物体,也就是形成符号形象的那个物体。所谓外延就是指物体的形象延置到影像(照片、画面)上,这时候影像符号与意义(所指)之间形成一种自足完满的关系,有人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合而为一的关系。如,一张关于一幢楼房的照片,可以代表被摄物楼房。一张曼德拉的照片,代表了曼德拉本人。 但是,当楼房这个符号放置在城市居民住房建设的言说中,其所指可能是城市建设的实证,也可能代表商品房的建设规模;同理,曼德拉的照片,可以代表反种族歧视的运动,也可以象征人类争取自由的精神。这时候,符号表达意义的运作就到了第二个层次。 二、内涵 第二个层次符号意义的产生是由其所指移位的无限性所致。即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第一个关系确定后,以第一层符号外延的意义为基础,并将另一层意义附加其上,同时也掏空第一层的概念,构成另一个所指。这种附加从理论上讲似乎是没有限制的。所谓内涵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能指具备与无限所指建立关系的可能性。 三、相互主观 第三个层次强调了编码者与译码者的文化身份在符号意义生成过程的作用。不论编码者还是译码者首先是臣属于一个文化群体,共同的文化背景为他们提供了主观的意识——他们在各自的文化身份中。因此,他们对符号意义的感知在本质上并不是因人而宜,符号的意义只有在文化平等、同一的成员之中才能产生,这就是所谓的相互主观。 这一类的主观感知,为同一文化所有成员共享,使我们对许多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产生一致的领会。这种一致性既是历史的积累,也是时势的产物。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或当下的社会里,成为同一文化背景中所有成员共同感受的知识与经验,这种感受是在大家共同遵守的契约中被认可的。因此,它也是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确认的前提。它允许同一群体每个成员认识的深浅差别和感知的前后。也就是说,有的人当下就有感知,有的人经过学习或积累生活后才获得感知。所以,相互主观性深受文化的左右,也是文化影响群体所有成员的路径,而文化的成员属性也由此产生。 我们还应该看到,共享既是一个获得意义的过程,因为意义既不是传播者也不是接受者一方的财产。又是一个意义交换的过程,意义不是早已存在于所指之中的,意义在收听或观看的实践中出现,因此共享的结果是有区别的。另外,不同文化背景成员间的符号交流也有许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历史的,可以发生变化,有时候变化会在冲突的过程中发生,只是表面难以察觉罢了。 二 由于符号意义生成在第二个层次上首先掏空了第一层次上所指的意义,才得以将新的意义置入其中,如果要达到符号最终诉求点,还需要编码者和译码者文化上的共识。在符号意义运作的此次终点,我们解读的意义从其非自然性讲,就是一种神话。 在第三个层次上,符号淡化了其外延的意义后,使我们把关注点放置在当它出现在这个位置上时,象征了什么,代表着什么。如1999年10月1日,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中央电视台对整个活动进行了现场报导,报导中有海陆空三军仪仗队经过天安门的画面。虽然,每一个方队都是由个别人组成的,但是,当我们观看时,方队中士兵的形象不再具有特定的所指,即张三或李四。士兵这个符号,已经进入到了意义的第二层。画面上不同的士兵的差异被新的所指置换,他们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概念建立了对应关系,他们表达了军队的勃勃生机,而不是孪生姐妹(有一方队的领队是孪生姐妹,不知情的观众没有看到这个意义)。这时候,由每一个个别的士兵组成的方队,将一种文化价值具体化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具体的方队(假设是某某部队某团某连)的番号和每一个个别的有名有姓的士兵这些意义,对于观看者来说已经基本被掏空,除非观众认识其中的某个人。观众看到的是解放军仪仗队,这个仪仗队与展示现代军人风采的国庆阅兵式相关。这就是神话的过程。 这种神话的有效性是通过两个方面支持的: (1)在第一个层次上符号的特定性和作为图像的准确性给予的支持。如,由军队组成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接摄录其场面。我们能够认识这支军队,是因为我们的实践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关这支军队的特征:军服的颜色和式样、组成这支队伍的士兵的相貌,加上画面的解说词给我们的记忆以确认。 (2)在第二个层次上符号与使用者的文化需要的契合程度,即我们对一种概念的认可程度给予支持。这种契合决定了神话能够与外在真实(相象)相沟通,并且同时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置入到能指——真实的画面中,使得置换有合法性。如,国庆阅兵式要表达的概念:中国军队是一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军队。各路方阵是“军队的键儿。这种概念是通过现场的画面确认的。 我们看到,现场报导中镜头首先选择了表达方队行进时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程度的物(某个具体的行进方队),我们看到:队列的横排与竖排及每条斜列都成直线;手臂摆动时白色手套构成一条白色的直线;整齐的口号声。这一切使我们立刻意识到这些军人所接受的特殊训练;其二,画面映现出各种武器(海陆空),有坦克、战车、导弹(空对空、地对空)、飞机、火箭等,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情景。当镜头对准这些武器久不移动时,我们对其意义的认识被镜头引入到第二层上。由于在第一层符号意义上我们看到了实物,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主要英语新闻网站的特点及局限性分析

  • 下一篇文章:“拒绝采访” 初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