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弱的节目中间,以期第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因为人们要收看第二个节目而呈上升趋势,而第三个节目也会受益于第二节目的高收视率。沈阳电台利用安排在广告专题之间的优秀节目(一般为新闻类栏目),可以使得听众对该节目之前或之后的广告专题发生部分的媒体接触,以达到广告商的要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种强势节目与广告专题交叉组合的节目编排策略也构成了一种吊床策略(hammocking programming);这具体为通过在广告专题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新闻类节目,来留住一部分的听众。在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中,“搭帐篷策略”和“吊床策略”共同存在并发挥作用。 2、竞争导向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在和辽宁电台新闻频率进行竞争的过程中,采用了3种不同的节目编排策略,分别是:桥梁策略、迂回避让策略和对抗策略。这三种不同的节目编排策略应用于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一天不同的播出时段中。在早上六点半到上午8点左右,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针对辽宁台,采用桥梁策略进行节目编排,即将辽宁台每个栏目的开播时间与本台的栏目开播时间错开,形成一个时间差;而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左右,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采用了迂回避让的节目编排策略。当辽宁电台新闻频率在播放新闻类型节目的时候,沈阳电台就安排播放广告专题,而在当辽宁电台播放其他广告类节目的时候,沈阳电台就开始播放新闻类节目。这样的一种节目安排策略完全避开了与辽宁电台新闻频率在节目上进行正面抗衡,而是利用其播出广告类节目的时段来播出新闻专题,以吸引听众的收听。当到了晚上12点左右,沈阳电台则采用一种对抗策略和锁式策略与辽宁台进行竞争。在这个时间段中,沈阳电台播出的《星光夜话》与辽宁电台新闻频率所播出的《悄悄话》均属于同一类型的谈话聊天类节目。除了与辽宁电台展开正面抗衡之外,沈阳电台新闻频率还加长《星光夜话》的节目时长,意图通过一种锁式策略来留住较多的听众。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也主要采取了回避式策略与中央台避开正面竞争,这一点最为突出地表现为中午11点半到下午2点的这个时间段中。在该时段内,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主要播出的节目类型为“读报专题”和“整点新闻”等读报类节目和综合新闻播报类节目;而在该时段内,中央电台新闻频率播出的栏目主要有“财经在线”、“今日论坛”和“文化新干线”等反映经济、文化生活的谈论类节目形态。除去这两家新闻频率在栏目播出形态上的不同之外,它们在播出时间上也避免了相互冲突。如中央台在播放“财经在线”栏目的时候,沈阳台就在播放广告专题;而当中央台播放一些非主打的新闻节目时,沈阳台就开始播放其强势的新闻节目,并试图通过新闻节目对本地听众的吸引力来为后续的广告专题起到一种“搭帐篷”的作用。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沈阳电台新闻频率较多地采用迂回避让的策略来与其竞争对手展开对市场的争夺,虽然这种方式有助于暂时保护自己的目标市场,但是长远来看,只是一味地采用避让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首先,单纯的避让并不能够阻止自己的听众流向节目制作质量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电台频率之中;其次,避让作为一种竞争策略从其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被动的,不积极的策略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要受到竞争对手很大的限制和桎梏。 四、青岛电台新闻频率节目编排策略 1、听众收听行为导向 从青岛电台新闻频率一周的播出时间来看,对于一些固定的新闻类节目,如“整点新闻”、“体育联播”等节目主要采用了“带状策略”,也就是说这些节目会在每天的同一时段播出。而对于一些娱乐类栏目,青岛电台在节目编排方面则采用了“棋盘(西洋棋)策略(checkerboard programming)”,试图通过对一些娱乐类栏目的编排进行变化,以吸引听众的收听。但综合来看,青岛电台在一周横向的节目编排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带状策略”,“棋盘策略”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其应用于娱乐类节目的编排,这种编排策略也是基于对听众的分析。通常情况下,收听时尚娱乐类节目的听众为年龄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快的年轻人;通过对娱乐类节目的类型和内容进行改变,可以不断地给这些目标受众以刺激,从而提高该类节目的收听率。 青岛电台中大多数的节目平均时长在2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仅仅有一小部分的节目时长在60分钟左右。相比较于我们在前文中研究的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和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青岛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时长要相对偏短一些,在其中所体现出的“版块化节目”数量要少一些。 在青岛电台新闻频率的纵向节目编排方面,该电台很注重对“导入策略”的使用。如,在中午1点半播出《长书联播》之后,利用该节目的高收听率,青岛电台继续播出《经典影剧院》等栏目,以吸引听众继续收听。除此之外,青岛电台新闻频率还在这两个节目之间采用“无缝隙编辑策略”,即将《长书联播》和《经典影剧院》之间的“破口”缩小,甚至等于零,让第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以防止听众转台。 2、竞争导向 青岛新闻频率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播出了一档长度为60分钟的节目《开始曲:拥抱黎明》。而山东新闻频率和中央台新闻频率在该时段仅仅播出了一档长度为5分钟左右的《节目收听指南》。在该时段中,针对山东台和中央台新闻频率,青岛台采用了一种“锁式策略”,试图通过播放较长时长的歌曲类节目来吸引听众,防止他们转向山东台和青岛台。 在中午12点到1点左右,青岛台与山东台、中央台新闻频率在播放的节目类型方面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中午12点,青岛台、山东台和中央台新闻频率播出的节目均为新闻类节目,面对竞争对手,青岛台在该时段主要采用的是“对抗式策略”。但是需要指出,由于青岛台的节目听众与新闻类栏目的选题范围与其他两个竞争频率的有很大差异,所以虽然在该时段播出的都是综合播报类新闻栏目,但是这种“对抗式策略”并不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对抗,而仅是一种节目类型的重复而已。再从节目的播出时间上来看,青岛电台新闻频率也无意在该时段中与其竞争对手进行对抗。从图8可以获知,青岛台在12点开播的新闻类栏目时长要少于山东台和中央台,长度仅为25分钟,而后两者分别为60分钟和30分钟。青岛台之所以这样处理,其目的也在于采用一种“桥梁策略”,通过打时间差来与对手在下个阶段播出的节目错开。在此之后,青岛台在播出节目类型上采用“迂回避让策略”,没有播出与山东台和中央台一致的财经类新闻栏目,而是播出体育类新闻栏目。 五、结论 在每周纵向的节目编排方面,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编排策略基本相同。对于大多数固定的新闻类、资讯类和娱乐类等节目,电台主要利用“带状策略”来对它们进行编排,即将这些栏目安排在每天或相隔数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利用这种策略,可以有助于听众收听习惯的形成。相比之下,“棋盘策略”在电台新闻频率中的采用较为少见。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其特定原因的。首先,从培养受众收听习惯,栏目品牌方面来看,“棋盘策略”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要弱于“带状策略”;其次,使用“带状策略”来改变固定栏目的播出时间,就势必会引起部分原有节目听众的流失,造成收听率下降;再者,“带状策略”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抗式策略”的使用,即电台为了与其竞争对手在某个特定的时段展开正面抗衡,而改变原有的节目时间安排,推出新的强势节目。但是囿于电台的节目制作预算和制作能力等因素,电台新闻频率就注定不可能频繁地采用“对抗式策略”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而进一步在每周纵向的节目编排方面采用“棋盘策略”。除了对“带状策略”的使用,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