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一书      ★★★ 【字体: 】  
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一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3:3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理论中极其重要而又基础的命题之一,多少年来为国内外新闻学者所瞩目,它的发展与演变无形中影响着与构建着我们的观念。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对新闻客观性的理解,却始终未见得有多么深刻,我们常常囿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思维定势,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也逡巡在“新闻是否客观”、“新闻能否客观”等狭窄的命题之中。加拿大学者哈克特(R.Hackett)与中国学者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一书(以下简称《维系民主》),相当程度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因而有必要谈谈这本书。 1998年,该书在加拿大出版,郭镇之当年发表的论文《“客观新闻学”》9次引证该书的观点。我也在当年得到作者送的英文原版书 ,随即将书中“不死的上帝”(现在看,应该翻译为“不死之神”,因为原文god没有大写)这个关于新闻客观性的比喻用到了教学上。该书带有明显的批判学派色彩,可以说是一本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北美传媒境况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书中所使用的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无疑使翻译过程变得十分艰苦,两位出色的译者在翻译了两遍之后才得以定稿。经过译者长时间的研读与润色,该书的中译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 现在的译作距原作付梓已七年有余,如同中文版序言所说,“书中某些具体细节已成为历史”,但其“所揭示的新闻客观性的多面性、复杂性与矛盾性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更明显了”。经过了时间的磨砺,书中的观点依然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也正是我们有必要重温此书的原因。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久远的命题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禁止在报道中直接、公开地采取带有撰稿人主观倾向的立场。1 对新闻客观性的论述可以追溯到1702年英国出版的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The Daily Courant),其创办者马利特(E.Mallet)曾说:“报纸的义务在于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由读者来做。”2 然而,这家报纸不久变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家政党的机关日报,客观的办报宗旨不复存在。显然,在政党报刊时期的高涨期,保持一家报纸不偏不倚的态度是很困难的。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业的一种普遍理念,发生在此后一个多世纪,即19世纪中叶新闻业从政党报刊时期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最近一个半世纪,新闻报道在体裁、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新闻客观性的理念也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其中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的攻击最多。但西方的新闻专业标准——客观性、平衡性,在媒介组织中却始终是显而易见的。3 丹尼斯(E.E.Dennis)和梅里尔(J.C.Merrill)谈到美国时写道:“如果说美国的新闻实践中有一条最重要的信条的话,那就是客观性的原则。”4 《维系民主》以此为出发点,从对欧美现代新闻史的理性梳理开篇。该书第一章清晰地论述了新闻客观性的起源,指出:“只有通过考察19世纪新闻出版广阔的意识形态背景以及商业报纸、激进工人阶级报刊的关系,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当代新闻客观性理念”。(2页)在作者看来,新闻客观性的起源与劳工报刊、通俗商业报纸的兴起紧密挂钩。通俗商业报纸预示了现代新闻客观性体制的形成——报纸必须独立于党派争斗之外;劳工报刊则“采纳了启蒙时代民主话语以及它的普遍化语言,这一普遍化的观点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新闻客观性的原初形式”。(8页) 该书第二章在论述新闻客观性如何发端之后,继续详细地论述新闻客观性理念的演变。譬如,摄影和照相制板技术的发明增强了以未经润饰的事实作为正确判断的认识基础的意识,导致一种朴素现实主义的事实观;法西斯政权则让人们懂得,表面的现实主义很有可能被利用而沦为宣传工具,但这又同时导致新闻客观性对主观性的一定程度的吸纳,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造就了“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journalism)等新的新闻报道形式;随着电视的逐渐普及以及美国“水门事件”对美国大众心态的影响,“批判性新闻”(critical journalism)又粉墨登场了;后来还有诸如“调查性新闻”(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精确新闻”(precision journalism)、“名流新闻”(celebrity journalism)、“倡导性新闻”(advocacy journalism)、“新新闻”(new journalism)等5 各种号称“比传统的新闻客观性更客观”的新闻报道形式轮番上阵。 该书谈到,企图改变或修正北美新闻业缺陷的运动搞了几十年,五花八门,但任何一种运动都没有罢黜客观性体制的权威地位。(32页)那些强调主观性的新闻,最终不会在主流新闻范围内占有任何地位。(33页)也就是说,演变归演变,怀疑归怀疑,挑战归挑战,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始终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这是《维系民主》首先要证明的一条结论。该书也因此而宣称新闻客观性是“不死之神”(a god that won’t die),并把“不死之神”欣然作为第四章的章题。(60页)这种情形正如郭镇之教授所总结的:“新闻报道的实践方法虽然发展了,但是,新的报道方式并未改变西方新闻学总的客观性格局。”6 那么,新闻客观性何以一直成为北美传媒中的“不死之神”呢?该书第三章对此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第一,客观性可以较好地解决媒介与社会,特别是媒介与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遵守这些客观性准则,新闻媒体就保持了自己的稳定性和保证了接近官方信息源而不必牺牲政治独立和中立的公众形象。”(56页)第二,商业逻辑催生了新闻客观性,7 “拥有经济头脑的报业老板意识到一份报纸应该面面俱到,仅有偏执的政治内容是不够的”,因为“为了获得大量潜在的读者群,新闻得被认为是公正的才行”。(47页)第三,客观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抵御批评和“逃脱责任”的一种“策略仪式”,通过这种“策略仪式”,“记者可以确立所陈述的事实的真假值,使自己免于编辑的责难和因诽谤而吃官司这样的危险,还可以使他们不必为报道中暗含的价值观或后果负责任”。(23页) 在陈述了新闻客观性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论证了为什么新闻客观性能够继续保持其“不死之神”的地位之后,该书第四章转而从正面论述新闻客观性的范畴。如同恩格斯所说:“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8 《维系民主》并没有围绕定义做文章,该书超越了对定义的追逐与纠缠,对新闻客观性的范畴做出了系统而多角度的归纳,这是该书值得注意之处。 从新闻道德的角度出发,新闻客观性是一种规范化的理想、一套新闻采写编的工作标尺。这些目标包括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记者的超然与中立态度。第二,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新闻客观性是一套对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假定。这些假定是:事实与价值之间、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相互隔离是可能的,“反映世界”或“全真地捕获世界”也是有可能的。第三,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出发,新闻客观性是一套采写新闻的实践和“统一的技术标准”。9 第四,新闻客观性在具体的社会结构中以种种机构化了的形式体现出来。新闻客观性是在特殊的机构框架中运行的,并且不是简单被动地反映,而是参与了这种框架的组建。第五,新闻客观性是有关新闻的公众话语中的一个活跃部分,是受众对新闻期望的共识的一部分。(60-65页) 新闻客观性在《维系民主》中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概念,而是一套完整而周延的“体制”。这种“体制”不能不让人联想起法国哲学家福柯(M.Foucault)对于话语“体制”的研究,事实上,《维系民主》一书的作者也承认,他们对于新闻客观性的分析部分地得益于福柯的方法。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实事求是地分析毛泽东的党报思想

  • 下一篇文章:试论人际关系与人际传播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一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一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