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王韬生卒日期补证      ★★★ 【字体: 】  
王韬生卒日期补证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2:3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所刊“王韬卒年月日考实”一文(1),运用《申报》材料,以证王韬死于1897年5月24日之不诬,读来受益匪浅。唯文章所用材料仍属间接,而对王韬辞世之日期,史料本有明确记载。今拟踵武前文,稍事补充,俾资完善。疏漏之处,请方家察而教之。 (一) 学界对王韬的生年均无异议。因王韬生前所撰的“弢园老民自传”已有明确交代。“自传”中说:“老民以道光八年十月四日生,初名利宾”。(2)换成公历,王韬的生日应为1828年11月10日。 可是,还有比“自传”更具体的记载。原来,1861年8月,王韬曾将其个人出生及家庭情况开列给赵烈文,赵氏遂将有关情况记于其日记中。日记写到:“王瀚,原名利宾,字子九,一字仲衡,号兰卿,又号嬾今,行四,道光戊子年十月初四日戌时生,新阳县人,附生。曾祖鹏翀,祖科进,父昌桂,母朱氏,慈侍下姊一、弟利贞故、妻杨氏、林氏,女二(3)。” 赵烈文日记中的这段记载,于王韬的籍贯及早期的名,字、号记载较详,特别是日记所记王韬为“戊子年十月初四日戌时生”,已将其生日精确到“时”,古人重视生辰八字,如把赵氏所记和王韬自传结合起来,王韬的生日应是比较完备了。因这一记载,不少研究王韬的学者未能予以充分的注意,故在此略作补充。 (二) 王韬逝世的具体日期,史料有明确记载。其中,除过去有研究者已经提到的《沪报》的记载外(4),《新闻报》的记载也较为详细。《沪报》的记载因该报不存而无法查证,故《新闻报》的记载弥足珍贵。 《新闻报》为近代上海著名中文报刊,曾一度与《申报》、《沪报》比肩而立,颇有声誉。1893年2月17日正式创刊。与王韬私交很好的蔡尔康和袁祖志等人曾先后出任过该报的主笔。王韬逝世的第二天(1897年5月25日),《新闻报》即以“天南星逝”为标题,在该报社会新闻栏内作了报道。 “天南遯叟王紫诠广文韬著作等身,才名藉甚,前时曾为申报馆主持笔政,颇能一秉大公。近因年迈,退居西门内红阑干桥,建屋一楹,颜其名曰,“畏人小筑”。闭门谢客,颐养余年。不料近报沉疴,一病不起,于昨日骑箕仙去(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从此诗坛酒国中顿少一风流老辈,言之能无沮然!” 这则消息刊于1897年5月25日的《新闻报》,据其内容提示:“昨日”应为1897年5月24日,故王韬辞世于1897年5月24日当为定论。 上述材料除提到王韬确切的逝世日期外,还同时透露出王韬是突然得病而离世的。因为至迟至1897年5月8日,王韬还曾就《商务报》擅用其名,谎称“本馆敦请王紫诠先生董理馆政,鉴定报章”(5)一事在《申报》刊登告白,言其 “贱名并未列报”,对《商务报》盗用其名的做法予一澄清。这说明,至少在他辞世的半个月前,王韬还未得重病,依此推算,王韬从身染沉疴到不治而亡,大概最多仅有十多天时间。 《新闻报》的上述记载表明,蔡尔康在其《铸铁庵读书应事随笔》中所记王韬于丁酉年(1897)“夏四月,卒于城西草堂”(6)的说法基本正确。而邱炜萲在其《菽园赘谈》卷七“王紫诠有二”一节之小注中所记“后阅沪报,知君于丁酉四月二十三日卒于沪寓”(7)(即1897年5月24日)的说法精确无疑。除此而外,其它说法,诸如王韬死于1890年,1896年及1897年秋等均属错误。 这里有必要对邱炜萲有关王韬辞世的记载再花些笔墨。 邱炜萲(1874——1941),号菽园居士,啸虹生,福建海澄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参与“公车上书”,为康有为“拜门弟子”。工诗文,尤好作小说,著有《菽园赘谈》、《菽园诗集》、《啸虹生诗草》、《五百石洞天挥尘》等。 邱炜萲除在其《菽园赘谈》中记有王韬辞世日期外,还于另一部文学评论著作《五百石洞天挥尘》中同样涉及此事。书中提到,王韬“去岁丁酉四月卒于沪寓,年七十一,先捐广文,后保太守,无子,遗一孙尚幼”。(8)这一记述短却重要。文中除点明王韬“丁酉四月卒于沪寓”外,更提到两件重要事情,一是王韬的“广文”和“太守”头衔分别是先捐后保而得的。二是王韬无子,但有一孙,且尚幼。 王韬生前很长一段时间,正式场合都有“广文”的头衔,这已为人所熟知,称“太守”,并不多见。目前仅见于孙镜湖自撰的挽王韬联中。如在挽联前的序说中说:“王紫诠太守,别号天南遯叟,生平足迹曾绕地球一周,著述不下百余种……”。(9)邱氏一说,交代了王韬这些头衔的来历。如所周知,王韬从早年屡试不第之后,即极力抨击科举制度,同时也对清政府的“捐纳”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其洋务政论集《弢园文录外编》中即收有“停捐纳”(10)篇。然其“捐广文”和“保太守”恰又展现出他步趋正途的另一面。近现代思想史上,思想巨人和行动侏儒并立的现象屡见不鲜,王韬似也留有这一痼疾,说来颇可令人玩味。 王韬无子,实为他生平一大憾事。他曾为此痛心疾首。“自明以来,巍然硕果,仅存老民一人而已。……恐王氏一线之延,至老民而斩矣。噫嘻!不大可痛欤……老民每一念及,未尝不拔剑斫地,呵壁问天也。”(11)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农业社会中,王韬的这一思想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也是王韬续弦,甚至直到晚年,仍过继他人之子为孙的一大思想动因。由此同样展示出王韬较为传统的一面。 邱炜萲交代了王韬留有一幼孙这一重要事实。结合孙镜湖自挽王韬联中所言“校文之暇,偕幼铨令孙散步沪北”(12)这一叙述,可以断定,孙氏所提到的“幼铨令孙”即是王韬过继来的孙子,也就是邱氏所说的“幼孙”。顾名思义,“令孙”者,是王韬之孙,而非其外孙。“王韬卒年月日考实”一文错把幼铨当成王韬的外孙,即钱征的儿子,显属误断(13),应予改正。 另有学者称,王韬晚年曾过继一殷姓男孩,原名殷子望,而殷子望过继给王韬后,并未改姓王(14)。因此事久远,查无实据。但不管过继者后来姓王与否,王韬晚年过继他人之子为孙则是事实,当无疑义。 (三) 王韬是当时上海文化界颇负盛名的人物。他的去世,自然会引起不小的震动。这可从《申报》、《沪报》、《新闻报》这些报刊的报道中反映出来。其中,《申报》1897年6月28日对于王韬“出殡”时场面之大之隆的报道,尤能说明问题。除此而外,王韬逝世后所留下的时人的一些挽联也不同程度地展示了这一影响。可以想见,以王韬在上海文坛地位之尊,交游影响之广,这类挽联当不在少数。但目前仅见四副,兹胪列于此,以见其凡。挽联一,孙瑞(孙镜湖)撰。联曰: 公长诀矣!南极星沉,东山木萎,千百卷六艺群言,名山著述,直剩邺俟架满,陆氏厨盈,家学守遗经,砚捧范乔,他日桮棬绳祖德; 我师谁乎?谈经遯窟,问字弢园,十余年论文载酒,丽泽交孚,讵料梦醒庄周,琴孤牙旷,海滨惊噩耗,赋残王粲,伤心鲁殿泯灵光。 此联分别刊于《申报》和《新闻报》,只是《申报》刊于1897年5月26日,《新闻报》刊于1897年5月27日,前后相差一天。《申报》刊发虽早,但却刊于最后一版的广告栏内,字体较小,且不易发现。《新闻报》晚一天刊出,刊出时省去了挽联前的一段说明性文字,但却位置醒目,刊于报头之下,且字体较大,显得比较庄重。相比而言,王韬和《申报》的关系远比和《新闻报》密切,王韬晚年襄理《申报》笔政为人所熟知,但为什么王韬逝世后《申报》对王韬的报道和吊挽要比《新闻报》低调,似不好理解,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挽联二,青藜旧主撰 海峤共知名,旷达不羁博物,允推君子望;云天空洒泪,蜚腾俦逝英才,洵裕后昆谋。 此联刊于1897年5月30日《新闻报》,刊发时,联前还附有“青藜旧主以挽天南遯叟联见示,录之以志哀悼”一语。青藜旧主真名为何?现未查得,此处暂用其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陆定一的历史遗产

  • 下一篇文章:浅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中的营销思想萌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王韬生卒日期补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王韬生卒日期补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王韬生卒日期补证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