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其他民族学习俄语,其后果只能是“使伟 大而有力的俄罗斯语言难以为其他民族集团所接受,主要是会加深敌对情绪,造成无数 新的摩擦,增加不和和隔膜等等。”[19]但列宁之后的历届领导人都违背民族平等的原 则,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俄语,力图使俄语成为各共和国国语。据统计,1986年苏联 出版发行各种书籍22亿册,其中俄文书籍占86%,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书籍仅占14%(少 数民族人占全苏人口49.2%)[20]。有几十个小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处于消失的边缘。 几十年来,列宁之后的苏联领导人纵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做法,严重破坏了民族平等原则,事实上使俄罗斯处于联盟中央领导地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享有特权,而其他少数民族则处于附属的“次等民族”地位。民族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激发了少数民族对联盟中央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严重不满情绪,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主义普遍存在。这两种民族主义互为因果,成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因素。 收稿日期:2002-06-16 【参考文献】 [1]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01. [2]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730. [3]埃莱娜·唐科斯.分崩离析的帝国[M].新华出版社,1982:271. [4][日]谷良三.动摇苏联体制的“民族炸弹”[N].世界周报,1983-10-18. [5]列宁全集:27卷[M].人民出版社,1990:85. [6]果洪升.中国和前苏联民族问题对比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70. [7]斯大林文选:上山[M].人民出版社,1978:88;89;103. [8][9][14]赵常庆,陈联璧.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175;250;176. [10]勃列日涅夫言论集:8集[Z].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93. [11]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1987:71. [12]罗·梅德韦杰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18. [13]列宁全集:43卷[M].人民出版社,1987:216. [15][16]江流,徐葵,单天伦.苏联剧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240-241;252. [17]伊·麦斯特连科.苏共各个时期的民族政策[M].人民出版社,1983:103. [18][19]列宁全集:24卷[M].人民出版社,1990:130;311. [20][美]华尔街时报,1988-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