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明史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貌      ★★★ 【字体: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5:56   点击数:[]    

愁都是那么的真真切切,绵绵无期: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曰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古歌》)

    

生死无常。生命如此短暂和脆弱!面对死亡,除了痛彻心肺的哀伤,人们其实只能是绝望而无助。“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孔融《杂诗》)?死亡只是令人毛骨悚然,“发纷纷兮填渠,骨籍籍兮亡居”(华容夫人《歌》);“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诗十九首》),生者只能用挽歌为死者送行。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蒿里曲》)

    

汉代人尤其是西汉人,其生命之短促并不仅仅是战乱、疾疫和自然的生老病死造成的。其中有很多源于自杀。专制皇权的淫威,严酷的刑法.可以使包括王侯将相、后妃公主、宗室外戚在内的所有人统统立死不待,在屈辱和无奈中,他们只能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①。汉人本对生命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叫做延寿、延年、千秋、万年、长年、增寿、彭祖等等,希望永生不死地生活着;他们将锅灶粮囤、猪牛马圈一概搬人地下,幻想即便在死后的世界里也仍能继续生活。然而,死亡偏偏如影随形般紧跟着他们。在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面前,一切都变得那么现实,现实得没有一丝希望,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有时人悲凉的挽歌: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刘蓉《论西汉的自杀现象》,《晋阳学刊》2006年第1期。

    

欲久生兮无终,长不乐兮安穷!奉天期兮不得须臾.千里马兮驻待路。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惊为乐亟。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汉书·武五子传》)

 

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的无奈绝望,汉代人的性格里不能不浸透了悲伤的因子,感叹生死无常,感叹人生易老。“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当离别、死亡和悲伤成为人们生存的背景而无处不在时,即便是带给人希望的爱情,在汉代人那里,也总是笼罩着或浓或淡的忧愁。鲜有欢快和甜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这是相近而不能达情的伤怀;“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这是独守空房的相思;“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窦玄妻《古怨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人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好《怨歌行》),这是弃妇的悲怨;“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这是生人作死别的怅恨!

    双重的精神世界共同铸就了汉人丰满的精神魅力。奔腾的车马载着汉人的壮志豪情,也载着他们的忧伤和痛楚。虽然结局总是被泪水淹没,但汉代的人们仍然在多舛的命运中顽强地寻找自己的归宿。他们的悲凉是慷慨壮阔的,他们的泪水是感天动地的,他们的痛楚是刻骨铭心的。汉世悲歌吟唱的正是那种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在死亡中寻求永生的不朽精神!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大学人文学院)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 下一篇文章: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特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清代咸丰初年江浙漕粮海运中的路径...
  •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以及对后代产...
  •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
  •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
  • ››郑玄三礼学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 ››关于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
  •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
  • ››帛书“九主图残片”的思考探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