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明史
   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特征分析      ★★★ 【字体: 】  
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特征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5:17   点击数:[]    

现得极为健壮有力,一般多在服装织物中的雕绣和建筑图案中表现。在龙袍面料中表现为与海浪图案融合在一起的“海水龙”,以及与穿枝莲、吉祥牡丹结合在一起的“穿花龙”,都是清代织物中特有的图案。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清朝宫廷服饰还传达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吉祥寓意。“吉祥”一词,始见于《易经》:“吉事有群”,“吉”意为善、利,“祥”本通指吉凶的征兆。可以说真正的吉祥纹样在阶级社会中才得以产生。清朝时期,宫廷服饰纹样主要有富、贵、寿、禧四类象征吉祥寓意的纹样。如五福捧寿是民间流传极广的吉祥纹样,以谐音为主的寓意方法,利用“蝠”与“福”谐音,而代表“福”故历来被视为吉样物而广泛用于人们的装饰上。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中心


的寿字,有祝福长寿之意,也有福运拱寿,吉祥祝福之意。因此,五福之意:一曰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有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

    (2)纹样传达的文化内涵

吉祥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民俗文化现象。需要有特定的表现手法来表示主观的美好愿望。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吉祥文化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表现手法,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后随着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期间又复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易·说卦》曰:“立天与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构成了天地、自然、社会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并由此统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审美思想、艺术思维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种审美思想,和谐并不仅仅体现于一种风格,它体现了艺术辩证法的原则。

    老子的美学观点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之核心———“道”直接相关。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万物之本。他意识到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精神方面的关系,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统一的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在老子美学观点的影响下,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对自然的模仿体现得十分明显。因此体现出了自然之美。

    3.色彩特征分析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五色(即黑、白、赤、黄、青),其色彩表现是感性得和表象的,强调固有色的强烈对比,夸大了色彩的特性。从唐朝开始,赤黄色(赫黄为帝王所专用),黄袍也被视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并以品级定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其次他们还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协调,并采用晕色法,利用明度高度的提高或降低取得纹样的统一色调。根据上述分析,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有三个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是对五色的运用,二是鲜明色彩的对比运用,三是晕色法的运用。

    三、结语

清朝宫廷服饰图案符号作为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它的意义远远不限于服饰审美及文化传承,而是作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成因源流的探究、对于民族意识及其文化情结的剖析、对于传统观念体系和社会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的形式化因素和直观参照系,具有重要的例证价值和研究意义。

    以中国元素为主体的设计风潮正在席卷设计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不少带有中国传统纹样或传统色彩的产品。这是以中国设计为主的必然的发展方向,但中国元素的融入不是表面的机械的模仿,而是要达到形神合一的完美结合。这也是设计师们现在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鸣.论清代官府制度及其文化蕴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77-97.

[2]孟祥义.满族服饰浅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3):93-97.

[3]常晓辉.满族服饰与皇权[J].满族研究,1994,(3):40-42.

[4]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5]刘丽.中国吉祥图案的衍变及其文化意蕴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6]姚远.中国传统龙纹图像与符号学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7]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胡飞.工业设计符号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陈豫.中国传统几何纹样装饰特征流变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10]顾韵芬.金代女真族民族服饰文化和发展[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清朝服饰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的关系

  • 下一篇文章: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服饰习俗变迁探研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特征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特征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清代咸丰初年江浙漕粮海运中的路径...
  •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以及对后代产...
  •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
  •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
  • ››郑玄三礼学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 ››关于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
  •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
  • ››帛书“九主图残片”的思考探讨
  • ››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