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      ★★★ 【字体: 】  
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28:52   点击数:[]    

造诣很高,两种文字转换流畅自如。但语言的熟稔也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即:过分相信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惰于查考自己不大熟悉的专业术语和人物,以至于造成本可避免的遗憾。本书所涉人物、著作和法学概念众多,其中有些已成通译。但林教授自创新的译法,反而令人困惑。比如,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被译成《法哲学的基本路线》(第75页),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扬弃”(Aufheben)被译作“保留”(第33页);康德的“理论理性”(theoretische Vernunft)和“实践理性”(praktische Vernunft)分别被译为“理论的理智”和“实践的理智”(第104页);萨维尼的“民族精神”(Volkesgeist)译成“人民精神”(第31页);凯尔森的“基本规范”(Grundnormen)译作“基本准则”(第49页);英美法官判决中的“判决依据”(ratio decidendi)译为“理性的决断”(第205页),判例法上的“遵循先例”原则(stare decisis)被译成“显然的决定”(第206页)。尤其是,译本第17页把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名言“天恩不会取消本性而只会使本性完善”(Gratia naturam non tollit,sed perficit),译作“喜欢自然不必取消,但是必须改造”。见到这样的翻译,我只能扼腕叹息:误译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可谁人又能担保自己的译作百分之百的准确呢?译事之难,学人百年之痛。

北京大学法学院·舒国滢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休谟的正义规则论(上)

  • 下一篇文章:关于“法律学方法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