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论法的现代化      ★★★ 【字体: 】  
论法的现代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55:55   点击数:[]    

明价值被推翻的危险等。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尽量扬长避短,正确引导,限制全球化对法现代化的负面效应。
三、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前瞻

在上文讨论了有关法律现代法的基本问题和相关问题之后,我们对法的现代化有了个较为整体的概念,下面就对中国法律现代化作一下前瞻性浅谈。
(一)以人为本构建更加和谐的法律体系
就目前来讲,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有了自己的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军事法律法规、诉讼法、科技法、环境资源法等法律部门。
但是,法律体系中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部门法与部门法等之间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地方,就算是部门法内部也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法律时注意立法质量,统一法律规格,加强法律的编纂,以人为本,一切从保障人权的法治角度去构建一个更为和谐的法律体系,使法律内部统一,法律外部和谐。
(二)内外结合营造成熟的法律思想文化
法律作为文明的一种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我国法律现代化道路上经历了从传统到向西方看齐,全盘照抄到现在开始重视本国国情。上文,所讲法律的现代化必须是紧跟国情,重视法律的本土化,所以在法律现代化这条道路上,我们既要学习相对发达的法域的先进思想及制度,更加要立足中国的传统,从国情出发,从传统思考,重视历史精粹,营造一个既不断层又有活力的法律文化,并加强对这种文化的传播使之深入人心。
(三)保护与更新器物文化
器物,一种有形的法律文化形式,在中国已经很久没有受到相当的重视了,所以此处单独提出来。法律的现代化当然要包知器物的现代化,不可能现在法庭上还出现包大人的虎头斩吧。因此,我们要重视器物的的更新,使之人性化与权威化并重,这样不仅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而存在,在形成法律思想时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它也不更脱离传统,更不能完全西化,因为法的现代化并不是法的西化。
(四)严格控制和选拔打造现代法律职业共同体
徒法不足以自行,有好的法律制度,有好的法律文化,没有好的法学法律人才是不行的。所谓法律职业共同体就是指有着共同的法律伦理道德,把法律作为一种事业追求而非求生手段的一群法律人才的共同体。其包括法官检察官等法律机构人才,也包括律师、仲裁员等实践类人才,还包括鉴定人,司法文员等法律辅助类人才,更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各类法学研究型人才。法的现代化需要法律职业的专业化,法律的权威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个人魅力和对法律的崇拜。因此在讨论构建我国法的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最不能回避的就是如何打造现代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问题。即如何构建种类人员的共同伦理道德规范,如何打造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专业化,如何保障法律职业共同体更为有效的实现法的价值,如何把依法治国与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相得益彰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要实现这些关键在于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严格控制进入渠道。十年的司法考试制度选拔法律人才已经开了个很好的先河,但是司法考试过于注重应试的培养因此也产生了不少问题,要实现法的现代化必须探求更为行之有效,更为严格控制进入门槛的制度。第二加强伦理道德的建设。如何让法律具有权威,如何实现法律至上,关键在于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伦理道德建设,形成一种我是共同体中的一员我不能侮辱了这个群体的这种观念是。进而把法律职业看作一种事业追求而非谋生的手段。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孟子也说了,要饱足后才知礼节,那么如果我们这个共同体连生活都成问题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何谈司法独立,何谈重义轻利,又如何能维持共同的法律职业道德呢。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免金钱之忧是实现现代化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点之一。四加强管理和监管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现代化的核心。只有做到此,才会有民主的、稳定的、极具权威性的现代化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付子堂.法理学初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37.
[2]西里尔•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3]付子堂.法理学初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37.
[4]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下)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618.
[7]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6.
[8]谢晖.规范选择与价值重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124.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下一篇文章:法眼看返航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法的现代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法的现代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论法的现代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