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4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 郝铁川.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储有德,蒋恩慈.法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4] 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何勤华.西方法学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6] 沈宗灵.比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 肖金泉.西方法律思想宝库[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8] 史尚宽.民法总论[M].台北:正大印书馆,中华民国六十九年.
[9] 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0] (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坦.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1] 陈端洪.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A].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13] 刘军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14] 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5] 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6] 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7] 童之伟.法权与宪政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