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代表的活动方式,拓宽了人大监督的渠道,强化了监督的力度,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是有促进的,对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法律意识、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有积极作用的。 地方各级人大的评议工作实践了十多年,主要有三种形式: 工作评议、执法评议和述职评议。本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评议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仅将评议工作覆盖到所有政府组成人员,而且还拓展到司法审判机关的负责人。在评议的手段和方法上也有所创新,评议的广泛程度和深度都有新的发展,但从评议工作的实践看,目前评议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评议的主体是常委会、专门委员会?还是代表或主任会议?评议的对象往往是“评下不评上”或“评副不评正”;评议的具体做法和程序如何有利于代表和委员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被评议对象的真实情况;评议意见的处理如何落实等问题,已经影响到这项工作继续扎实、持久地开展,迫切需要总结经验,用法律加以规范。 三、 要运用好询问和质询,提出批评、意见和 建议,视察,特定问题调查,受理申诉、控告 和检举,罢免和撤职等具体的监督手段人大形使监督职权,往往会对被监督对象造成不小的压力,形成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要谨慎使用询问和质询,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视察,特定问题调查,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罢免和撤职这些具体手段。要严格依法监督,不能任意监督,干扰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要行使好人大的监督职权,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要处理人大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人大监督“一府两院”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价值取向、目标和任务根本都是一致的,要维护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要定好位置、用好权力,才能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二是要处理好监督和支持的关系。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不是权力制衡的概念,也不简单地是单向地监督和被动地接受监督的关系,要认识到人大和“一府两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互相联系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高度认识人大监督,本质上是对有关国家机关工作的真正的支持和有力地推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人大监督的完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积极推进。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