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诉讼法
   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问题      ★★★ 【字体: 】  
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问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5:36:06   点击数:[]    

ply, put forward various kinds of feasible solutions. For example, advocate making a unified evidence code, perfect the rule of evidence of our country; recommend judge’s heart to be free and objective, keep judge's neutrality, realize the justice.

KEY WORD
evidence system judicial discretion evidence system of "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 law is true judge's heart card high probability





目录


一、证据制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一)概念
(二)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及比较
1、神示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
3、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
(1)传统自由心证
(2)现代自由心证
(3)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4、证据制度类型的比较
(1)神示证据制度与法定证据制度及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的比较
(2)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的比较
二、中国特色的证据制度
(一)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发展
1、发展历程
2、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二)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
1、客观真实的证明要求
2、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
3、辩证统一关系
(三)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和标准
1、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
2、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
3、法官心证
三、法律真实与“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四、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现行证据法律很不完善
2、法官的整体素质不高
3、诉讼理念上的偏差
(二)改革与完善

为了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司法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作为司法制度中的核心问题,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法学界,学者们纷纷提出:改革民事审判方式,首先应调整诉讼结构模式,即调整诉讼主体的地位及相互关系,而“证据制度是诉讼结构模式中的重要内容,证据的运用是贯穿于诉讼程序中的一根红线和充满灵感的神经。”○1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基础,是长期的司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改革的持续和深化中,证据制度同新的审判方式的不适应也日渐突出,改革和完善证据制度成为新一轮审判方式改革,甚至是整个司法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证据制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一) 概念
所谓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广义上是指规定证据、证据收集、审查判断以及如何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国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系列的规定、规范的总和。而狭义上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指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类型。就狭义上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而言,其也同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萌芽、发展、变化的系列过程。不同的证据制度总是同不同的诉讼模式相适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人类对证据以及诉讼证明的价值功能有着不同的认识。在面对证据判断问题上的基本矛盾,人们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确立了不同的证据判断原则。以此为标准,人类历史上曾经经历了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及比较
1、神示证据制度(evidence system of prophesy)
所谓神示证据制度是指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其是与弹劾式诉讼程序相适应的。这种证据制度发端于亚欧各国的奴隶社会,在欧洲甚至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其基本的形态是让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履行一套既成的形式或仪式,如对神宣誓、水审、火审、决斗等,再根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或履行后的结果来断定案件的是非曲直,解决民事纠纷,将证据证明力的判断委诸于神的裁判,十分的野蛮和愚昧。在神示证据制度下,对事实问题的裁判是交由神灵来完成的,法官的任务只不过是对神灵显现的答案予以宣示罢了。“那时候,法庭不是为查明案件事实设立的机构,而是为获得‘神灵指示’设置的场所。”○2所以,在神示裁判制度下,对于事实裁判而言,证据并非裁判的必要条件,裁判的关键在于“神灵指示”而非反映纠纷事实的证据,是“非理性”的。
从本质上讲,神示证据制度对查明案件事实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但从客观效应上讲它却提高了司法裁判的权威性,有利于防止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酿成大规模的冲突。而且,神示证据制度中的某些做法还是有助于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的。至今,在欧美国家仍保留着它的某些做法,如证人宣誓规则等。虽然神示证据制度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它仍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影响力的。
2、法定证据制度(evidence system of legal evidence)
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随着欧洲中世纪王权逐步取代教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纠问式诉讼程序(inquisitional system)得以确立,神示证据制度因不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需要,而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从教会法传播而来的、包含了人之理性与法律规则的法定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通常被认为是在否定神示证据制度基础上出现的,其基本内涵是指一切证据的证明力以及对证据的取舍和运用均由法律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在诉讼中只需依据法律的规定被动、机械地计算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的规定并据以认定案情,而无权依照自己的认识和思维自由判断证据。法定证据制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与神明裁判衰落后司法力量为追求案件实质真实而导致的恣意司法密切相关。“在纠问程序和实质证据制度的发展初期,由于对追求真实的目的过分强调和摆脱传统形式主义举证方式的需要,纠问官吏收集、审查证据的活动出现了无形式、无条件的倾向。只要纠问官认为能够发现真实,一切方式、方法都委诸于他的自由裁量,即几乎不受任何程序制约的纠问。其结果是导致了事实认定上的恣意性。……对这种情况的反省导致了抑制法官自由裁量问题的意识产生,其结果就是法定证据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西欧法制史上,罗马帝制时期的纠问程序中已出现了法定证据的萌芽。……从十三世纪开始,作为教会法向世俗法渗透的一环,法定证据制度逐渐向西欧大陆各主要封建国家扩散,并得以普及和发展。”○3而另一方面,欧洲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极权专制制度得到了一定发展,“在法律上要求结束那种从给法官个人利益服务而给法院背后并控制法院活动的社会集团利益服务的状况,使当时及不统一的封建司法得到统一,使以前为各地封建领主服务的司法变成为‘皇帝利益’实行裁判的‘大皇帝陛下’的法官。”○4而这则为法定证据制度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推动力量。
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是证据制度的一次历史性进步。其进步意义体现在人类不再将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判断标准交给神示的主宰,而是诉诸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它表明人类在诉讼实践中已逐步认识到了证据的客观性,并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法定证据制度将这种客观性予以绝对化。但同时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法定证据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以法定的方式将不同证据的价值加以绝对化,强调法官无视具体情况对证据机械地、划一地予以评价。在此证据制度下,法定证据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并且判决并不受具体案件中法官内心对证据确信程度的影响。法定证据制度本是为了防止司法擅断,维护司法公正,提倡司法理性的,但其矫枉过正,过于僵化的缺陷恰恰妨碍了法官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同样导致司法不公。其对法官的主观能动性的压抑和对民事诉讼发现真实的价值的牺牲显非历史所能接受。因此,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大陆的蔓延,纠问式诉讼程序为对抗制诉讼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注人民陪审员制度

  • 下一篇文章:民事诉讼“继续审理裁定”之探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刑事简易程序价值论
  •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
  • ››浅析中国的行政赔偿法律制度
  • ››论沉默权
  • ››孪生姐妹的保险诈保案
  • ››未成年人自杀身亡,保险公司能否赔...
  • ››论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 ››“电子证据”概述
  • ››论美国证据开示制对我国庭前证据交...
  • ››不一样的正义
  • ››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