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行政法
   论行政行为的生效      ★★★ 【字体: 】  
论行政行为的生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8:16:00   点击数:[]    

的也可能是不合法的。不经告知,就扣押、冻结或征收钱物,无异于偷盗。“一个盗匪要我交出钱来的命令是没有约束力的,纵使这个盗匪实际上能强行实现他的意志”[10](P33)。即使在服务与合作理念还没有得到提倡,行政行为被视为主权者的最终命令的近代,相对人也有权得到这个命令的通知。如果我们现在还提倡或承认行政行为不经告知就可以立即生效,那么显然与法治相违背。

  关于作出之时生效的另一种观点,是王名扬先生提出的。他说:“行政处理效力的开始时期,应分开对行政机关本身和对当事人而不同。对行政机关本身来说,行政处理效力的开始时期和行政处理的成立时期一致。行政处理一旦作出立即生效。行政机关从作出处理时起就有遵守的义务。对当事人来说,行政处理只在行政机关是当事人知悉时起才能实施,及行政处理只在公布以后才能对当事人主张有效。”[11](P159)笔者认为,王名扬先生的观点,目的在于使行政机关受到更多的约束。并且,他在这里所说的效力主要是指行政行为的确定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符合法治的要求。但为了简便,不如都确定为从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1]应松年 比较行政程序法[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日]盐野宏 行政法[M] 杨建顺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价公报(湖北版),1999,(11)。

  [4]叶必丰 行政法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5]张载宇 行政法要论[M] 台湾:台湾省汉林出版社,1977。

  [6]胡建淼 行政法教程[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7]罗豪才 行政法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杨解君,等 依法行政论纲[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8][日]室井力 日本现代行政法[M] 吴微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9]刘长风,等 七十五位老人状告县政府[N] 长江日报,2001-05-29。

  [10][奥]凯尔森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 沈宗灵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1]王名扬 法国行政法[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注释:

  [1] 该项规定:“送达,除其他法令等有特别规定外,以到达受送达人时,发生效力。”

  [2] 第40条规定:“未经公布,命令不得生效。”第41条规定:“涉及一个或更多利害关系人的命令,应将命令寄送或发布给这些人包括申请人。”

  [3] 参见《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修正)第43、60条,等。

  [4]参见某电器厂诉某渔政监督管理站案,载蒋勇主编:《典型行政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14页以下。

  [5]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42条;台湾省“行政程序法”第11条第1款。

  [6] 案情详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行政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以下。

  [7] 案情详见姜明安主编:《行政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以下。

  [8] 参见应松年主编:《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页以下。

  [9] 该条规定:“通知的方式

  一、通知应按下列方式作出:

  a)以邮寄方式,只要在居住或住所地存在私人邮寄服务;

  b)直接向本人作出,只要该通知方式不会影响快捷或无法以邮寄方式为之;

  c)以电报、电话、专线电报或图文传真作出,只要因其急迫性而有此必要;

  d)以利害关系人不详或因人数不便使用其他方式时,应将通知张贴于常贴告示处,或刊登于《共和国公报》,市政公报,或利害关系人居住或住所所在地较多人阅读的两分报章。

  二、当以电话作出通知时,根据情况,应对上款a及b项规定者在紧接的工作日予以核实,但不影响通知的日期以作出的第1个通知计算。“

  [10] 该款规定:“行政机关有须迅速送达或案件轻微时,虽有第1项及第2项之规定,仍得以电信和电话之方式为送达。”

  [11] 该款规定:“行政机关之文书依法规以电报交换、电传文件、传真和其他电子文件行之者,视为自行送达。”

  [12] 案情详见刘楚汉等主编:《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100例评点》,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以下。

  [13] 案情详见刘楚汉等主编:《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100例评点》,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页以下。

  [14] 参见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85-286页;熊文钊:《行政法通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

  [15] 案情详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行政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31页以下。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行政征收的理念、原则与制度

  • 下一篇文章:行政公产研究导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行政行为的生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行政行为的生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司法对体育行会内部纠纷的干预
  • ››海峡两岸《国家安全法》比较研究
  • ››完善行政确认判决之若干思考
  • ››行政明确性原则初探
  • ››刍议起诉不停止执行
  • ››论行政规划
  • ››论公共利益
  • ››对行政法上“假契约”现象的理论思...
  • ››论政府采购的性质
  • ››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
  • ››论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合法性标准—...
  • ››论行政行为的生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