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才能明确,工作就会进展顺利。情况如果发生变化,计划也应随之改变,根据新的情况,采取新的对策。 4、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所谓客观,就是要坚持唯物的反映论,实事求是,一切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了解案情,并如实的加以反映,决不夸大,也决不缩小,更不能歪曲或捏造事实,不能事先就有个固定不变的主观框框,硬要案件的客观事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 所谓全面,就是要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收集能证明有违法事实的证据材料,也要注意收集证明无违法事实的证据材料,既要收集对当事人可能加重处罚的证据,也要注意收集能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证据,反对先入为主,偏听偏信,只注意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收集那些符合自己设想的材料,而不注意收集与原来设想不符合的反证。 5、收集证据必须遵守法定程序,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人员收集证据,只有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才有利于取得符合实际的证据材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我国法律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利诱、欺骗以及其它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实践工作中,询问时,宣传法律、法规,要求当事人端正态度,如实回答问题,并告知当事人如果伪造和隐匿证据,将会受到从严处理等做法,应当严格与威胁、利诱等做法区别开来。 6、对已取得的证据如果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机密的,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向外宣传。 三、对所收集证据的保全问题 1、证据保全:为了避免证据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证据,办案机关依法对证据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采取证据保全的机关只可能是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机关。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求采取证据保全,可依法申请由司法机关采取保全措施。 2、实践工作中对证据的保全和固定,要根据不同的证据材料,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一、对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言词证据保全的方法是制作询问笔录,笔录中应记录原话,不得任意的修饰或增减,笔录应让陈述人阅读或向他宣读,允许其对记载遗漏或错误之处进行补正或修改,核对后由其签名或盖章,并由询问人、记录人签名或盖章。 第二、对各种现场的保全,可用照相、录像、制作现场笔录等方式固定和提取,同时,在有关笔录、照片中详细记载采取固定和保全措施的时间、地点、记录人等情况。 第三、对有证据意义的物品和文件,可在现场勘查时提取,也可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调取,然后开列清单,写明名称,数量、质量、物证和物主姓名,提取时间及地点,提取人等情况,由原物持有人、提取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第四、对无法搬动或不便提取的物证,可以拍照或查封,并用文字注明有关事项附卷。 第五、对提取和查封、扣押的物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损坏或丢失。再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第六、如被保全的物证是易腐烂变质的,可在采取拍照、制作笔录后,依法变价处理。 对证据的固定和保全,是为了防止证据丢失、损坏,如果对证据的保管或保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随意使用或损毁,经过艰苦努力取得的证据,就可能化为乌有,这不仅会给调查工作带来困难,还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第十五部分证据的使用 使用证据,就是用己收集到的证据材料,经过审查判断,核实以后,依据认定的证据,确定案件事实进而确定当事人是否有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以及是否应当对当事人依法追究责任或者给予什么处罚的问题。只有正确的使用证据,才能使证据起到应有的证明作用,保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得到贯彻执行。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使用证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l、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证据作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应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与前提。用以定案的证据,必须是准确无误,确实过硬,站得住脚,务必做到认定有据,否定有理,正面能认定,反面推不倒,经得起实践与历史的检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证据,不详实的证据,再多也是软弱无力的,经不起推敲。 2、使用证据要全面地联系地使用,查清—个违法行为,证实同一案件的各个证据,组成一个互相有着内在联系的证据体系。必须注意证据的组合,要善于按照各个证据的内在规律,组成一个有力的,足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明体系。 3、在使用当事人的口供和交待时,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只有当事人的口供,没有其它充分的确实的证据,不能认定当事人是否违法和不违法给予草率的处理。相反,没有当事人的口供,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当事人有违法行为和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这就是说,当事人的口供,只有得到其它证据证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一种依据。 4、对当事人的定性处理是依赖证据,但不等于有了证据,当事人的行为就一定是违法行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在查处某个案件时,还应综合考虑其它的一些因素,是否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不予追究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处罚案件时,使用证据定性处罚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原则,忠于事实真相,做到证据本身是什么,就是什么,它的证明力有多大,就多大,能证明什么,就证明什么,主观认定要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绝对不能为了照顾上下级或者兄弟部门之间的关系,或者屈服于外界某种压力而无视客观存在的证据,凭主观意志办案,更不能徇私枉法,故意伪造,隐匿或者毁灭证据,若有违反,必然会受到政纪和法律的追究。 2003年10月1日 姓名:单位:云南省思茅市工商局城南分局 邮编:665000地址:云南省思茅市月光路5号 Email:sm9212494@xsbn.net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