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关键。
3 现代远程教育中版权问题 3.1 现代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也称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它是相对于传统面对面的学校教育而言的。第一代远程教育是函授教育,通过印刷品的邮寄来实现的;第二代远程教育是广播电视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录像等模拟信号的传播来实现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实时传送多媒体的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进行实时可视的、交互式远程教学,是集语音、图像、数据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传统校园的围墙,革新了教学模式,有利于教育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它应该实现以下几项功能:课程学习;远程考试;远程讨论与交流;教务教学管理。 3.2 现代远程教育中对作品的合理使用 现代远程教育中对作品的合理使用是主要表现在为教学而使用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都规定为课堂教学可以少量复制包括计算机软件在内的各种作品。但是现代远程教学涉及网上传播,它在网上“虚拟课堂”中可能发生大量的复制,与目前的版权法形成了冲突。 网上远程教学将成为今后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将现行著作权法有关课堂教学的合理使用的规定扩展到网络教学上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但也必须对网络教学作一定限制,限制合理使用的权利只限于网络浏览,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打印和下载(这相当于校园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的版书,学生可以观看,但无法直接、快速地复制)。而且应允许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就电子版本在网上提供浏览服务,就像目前图书馆珍藏本也可以有限制的出借一样。 现代远程教育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必须注意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如要求上课登记、设置密码等。由于技术措施的局限性,不能绝对保证提供的作品只会被具有正当学生身份进行合理使用,但只要远程教育机构已经采取了正常的技术措施,就已经尽到了防止侵犯著作权的注意义务。 3.3 现代远程教育中数据库的版权保护 数据库建设过程存在 “海量”作品收集的“海量” 著作权许可问题;而当数据库进入运行使用阶段特别是运用于远程教学时,又要加强对数据库的保护。 对数据库的保护渠道很多,国际上已有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著作权法保护;(2)合同法保护;(3)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4)民法保护;(5)专门法保护。 由于数据库的表现形式更像著作权法中的汇编作品,所以对数据库的保护首先考虑是否可以获得著作权法保护。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十一、第十二项以及《实施著作权国际公约的规定》第八条,可以将数据库按编辑作品来看待,也就是说,数据库可以是原创的“独立作品”,也可以是编辑作品。按照作品的构成要件,数据库能否受到保护,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独创性。投资多、信息量大、利用价值高的数据库若无独创性还是不能够成为作品。 由各自本身独立且具有版权的作品集合而成的数据库,若事先取得这些作品权利人的许可,数据库的作者对该数据库的整体拥有版权,但各个组成部分的版权归属不改变。 至于由一些实用信息或本身无著作权的资料集合而成的数据库,因其对信息的选择和排列的行为,可能构成编辑作品而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其版权性究竟如何,关键要看这种数据库是否已在整体上成为一种原创作品。在各国的著作权法中,虽然也有对收集、整理、编辑等无创造性“流汗工作”的成果给予保护,但绝大多数都强调只对“创造性”成果的保护。没有创造性的数据库不受版权法的保护,但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其他法律予以保护。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对版权法形成的冲突愈来愈显著,加强对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版权的研究和立法完善,必定有利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吴应良.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支持关系[J],管理信息系统,2001,(1):5-8. [2]陈美章、刘江彬.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3]张平.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4]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二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