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职务犯罪不单单依靠“硬件”条件(法律法规),而且还要依靠“软件”条件,即扩大信息来源,深入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和早纠正。其中,“软件”条件主要包括:一是把握社情民意。如实、及时、准确地掌握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服务区委的领导决策,使得全区职务犯罪惩治与预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深化信访线索分析。就我院而言,2003年共受理反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的举报线索113件,占全年举报控告线索(305件)的37.1%.虽然举报线索不少,但是总体质量不高且多为匿名举报,致使无效线索率增大。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拓宽信访举报渠道,继续推广网上举报,并提倡实名举报,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对限制、压制群众举报,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严肃查处;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精心筛选案件线索,从大量信访举报中捕捉有价值的案件线索,把握线索筛选的准确性和可查性,努力提高案件线索处置、处理实效,缩短运转周期,建立健全案件线索排查机制,确保案件线索不流失和及时有效。三是加强个案分析。结合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开展个案预防,认真分析发案单位在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认真了解分析犯罪分子思想演变过程,提出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整改建议,促进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 (六)以领导配合为纽带,构建组织防范机制。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统一格局。这种组织有序、权责明确的体系模式,加快了全区、全社会职务犯罪大预防网络的健全和完善。所以,我们在组建或充实大预防网络过程中仍要坚持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坚持区委的统一领导。由区委书记担任职务犯罪预防领导小组组长,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置于全区党建、政治、经济和文化工作领域,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加强区纪委、监察局的组织协调。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建立和完善职务犯罪预防网络的现实意义,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各部门一起动手、各领域协调行动、全民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此外,要求全区各执法执纪部门建立以信访和审计资料为基本要素的违法违纪问题信息库,实行资源共享,定期互通情况,交流各自掌握的违法犯罪的特点、手法、表现、动态,提高预防工作效率。三是部门各负其责。根据《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区委关于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网络的决定》(下称《决定》)的文件内容,初步明确了职务犯罪预防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区纪委和监察局职责、检察院职责以及预防网络成员单位职责。但是,《决定》规定的职责较为笼统,具体到各部门还需要结合本部门的职能和实际情况制定落实预防职责的计划和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备案。再根据《顺义区二00四年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点》内容确定建立全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二、三级网络,在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各委办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一级网络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以各委办一把手任组长的二级网络和以各局、公司、镇一把手任组长的三级网络,大大健全和丰富了全区大预防网络,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明确二、三级网络成员,并细化各级、各成员职责。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