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回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五十年      ★★★ 【字体: 】  
回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五十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11:02   点击数:[]    

的资料,所以其参考价值是有限的。

  1986年以后,对刑法问题的比较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出现了一些研究介绍外国刑法理论的成果,如甘雨沛、何鹏联合撰写的《外国刑法学》〔上、下册〕、张明楷撰写的《外国刑法纲要》等,翻译出版了一些外国刑法原著,如《肯尼刑法原理》、贝卡利亚的《犯罪与刑罚》等,而且出现了一些比较研究的成果,如高铭暄与法国刑法学者米海依尔·戴尔马斯—马蒂联合主编的《经济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研究》、《经济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国际化及其对策》、《刑法国际指导原则研究》,朱华荣主编的《各国刑法比较研究》等。

  对国际刑法的研究, 是这个时期外向型刑法学研究的一大特色。80年代就有关于国际犯罪的专题研究论文或著作问世。9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陆晓光主编的《国际刑法概论》、黄肇炯的《国际刑法概论》、张智辉的《国际刑法通论》、邵沙平的《现代国际刑法教程》,以及黄风的《中国引渡制度研究》、赵永琛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等论著,发表了“论国际刑法中的普遍管辖原则”等一系列论文,填补了新中国在国际刑法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使中国对国际刑法的研究在较短时间内赶上了其他国家关于国际刑法的研究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成立的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在参与国际范围内的刑法学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对香港、澳门和台湾刑法的研究和介绍,也是构成这个时期外向型刑法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这个时期刑法学研究的基本特点,一是在研究的广度上突破了传统刑法学的理论框架,出现了多极发展的态势,理论刑法学、实践刑法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与注释刑法学并存,并且各自不断向前延伸;二是在研究的方法上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存,思辨研究与实务研究比翼,比较研究与单项研究共进;三是在研究的深度上不断延伸,刑法思想非常活跃,既有对传统刑法理论的维护和深化,也有对传统刑法理论的挑战和超越,既有对现行刑法规范的肯定和辩解,也有对现行刑法规范的否定和批评,既有非常务实的刑法思想,也有理想化的刑法思想;四是在研究成果的出版上改变了传统的作风,呈现出明显的随意性,刑法书籍不仅在数量上空前膨胀,而且在质量上良莠混杂,其中既有严谨精到之作,也有粗制滥造之物。

  刑法学研究的这种现状,一方面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步伐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当前的社会思潮相吻合。1986年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改革的阶段,市场经济初现端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发展的这种特色,赋予刑法学研究以思想活跃、多极发展的特征。与此同时,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出现了一股急功近利的思潮,希望快速获取功名利而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强调抓住机遇而不信奉功到自然成的思想,有意无意地制约着刑法学的研究,使刑法学研究中潜伏着一种浮躁的学风。

  二、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历程的启迪意义

  回顾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迪。

  1、刑法学研究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只有置身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刑法学研究才有前途。

  刑法学研究历来十分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50年代的刑法学研究就是围绕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反右”等政治运动进行的。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的阶段。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1]即于1986 年召开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与打击经济犯罪”为主题的专题学术讨论会,1987年又召开了以“体制改革与刑法”为主题的专题学术讨论会。1988年刑法学研究会年会的主题是根据当年通过的两个决定〔即1988年1 月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研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我国刑事立法”。1989年年会的主题,一是“刑法学研究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为改革开放服务”,二是“制止政治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中的刑法问题”,三是“关于正确运用刑法武器惩治腐败的问题”。1990年年会的主题是“廉政建设中的刑法问题”。1991年年会除了研讨刑事政策、刑事责任、刑罚执行等刑法的宏观问题之外,对1990年12月和1991年9 月通过的四个决定〔即《关于禁毒的决定》、《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决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决定》〕进行了专题研讨。1992年年会主要研讨了刑法与改革开放、刑罚的运用与完善、经济犯罪与当年通过的几个单行刑法的问题。1993年年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刑法的适用与发展”。1994年年会的主题是“市场经济与刑法的修改与完善”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的认定与处罚”两个问题。1995年年会主要研讨的问题是“我国当前的经济犯罪问题”。1996年年会以“中国刑法改革研讨会”为题,集中研讨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刑法修订草案。1997年年会的主题是“新刑法的贯彻与实施”,围绕修订后的刑法贯彻实施中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讨。1998年年会的主题是新刑法实施以来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疑难争议问题。1999年年会的主题主要是刑法的适用问题和新型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历来研讨的主题表明,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始终是紧密结合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进行的。

  这表明,在中国,刑法学是一门政治色彩很浓的社会科学,它的兴衰存亡总是与法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关,以致刑法学者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服从于、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就使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的品格。这种品格,既是中国刑法学研究的特色和优点,也表明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可悲的一面。如何在保持刑法科学的应用价值的同时,避免它成为政治权威的附庸和现存制度和习惯的脚注,是我们在新的世纪里应当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2、刑法学研究离不开社会法治状况的大背景, 刑法学研究的繁荣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法治的进步。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5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社会法治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刑法学研究的繁荣与否。但是另一方面,刑法学研究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研究的繁荣,又可以促进法治的发展。因为人们对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法治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时,才会选择法治的道路。而法学包括刑法学研究的功能之一,就是唤起人们对法治的热忱和渴求,进而为人们选择法治提供理论准备。80年代初,围绕着学习贯彻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一些刑法学者敏锐地提出,中国刑法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由此引起了刑法学界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类推制度,而类推制度正是罪刑法定原则所排斥的,因此不能认为中国刑法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有的学者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是资本主义的刑法原则,并且资产阶级从来就没有真正实行过罪刑法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不能照搬;有的学者认为,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比,类推制度更能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有的学者认为,从资产阶级刑法学者最初所倡导的罪刑法定到二百多年来所实行的罪刑法定原则,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能用资产阶级刑法学者最初所倡导的严格意义上的罪刑法定来否定现实的法治国家的罪刑法定原则;有的学者客观地比较罪刑法定与类推的优劣,指出罪刑法定比类推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报告犯罪记录的缺陷与完善

  • 下一篇文章:加重抢劫罪的犯罪形态及认定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回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五十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回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五十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回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五十年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