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犯罪记忆检测技术的科学认识      ★★★ 【字体: 】  
犯罪记忆检测技术的科学认识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06:47   点击数:[]    

测人员实施了犯罪。因为,起码犯罪被害人、现场目击人员也会出现类似的测试结果。

  同时我们还要强调,即使测试没有检测出被测人员具有犯罪记忆,也不必然意味着他是无辜人员,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因为,犯罪人没有形成犯罪记忆,或者形成的犯罪记忆提取不出来,提取的心理反应没有产生生理反应也不会形成犯罪心理生理反应,进而检测不出犯罪记忆。

  因此,犯罪记忆检测的测试结论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使用,只能作为间接证据使用。也就是说,必须有其他证据的佐证犯罪记忆检测的测试结论才能成为与犯罪作斗争的利器。夸大其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贬低其作也是一种唯心主义。正确认识犯罪记忆检测技术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付出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认识犯罪记乙检测技术的科学涵义,理解犯罪记忆检测的测试内容,了解犯罪记忆检测的测度效度,不仅为正确使用犯罪记忆检测的测试结论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可以界定犯罪记忆检测技术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应用范围。既不夸大其诉讼价值,也不贬低其诉讼价值,科学地利用其诉讼价值,不仅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公共安全,而且可以保障刑事案件相关人员,特别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提高刑事诉讼效率。

  

  参考文献

  [1]付有志:《犯罪记忆检测技术—揭示刑事测谎的实质》。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2]David C.RaskinPolygraph techniques for the detection of deception.In David C.RaskinedPsychological Methods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New YorkSpringer1989P.247~296.

  [3]Murray KleinerPhysiological detection of deception in psy chological perspectiveAtheoretical proposal.In Murray Kleinered.Handbook of Polygraph Testing.LondonAcademic Press2002P.127~182.

  [4]付有志: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125~131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选择性过失金融犯罪存在性批判

  • 下一篇文章:刑法立法缺陷探微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犯罪记忆检测技术的科学认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犯罪记忆检测技术的科学认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犯罪记忆检测技术的科学认识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