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意见的通知》、《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意见的通知》规定,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不得在可能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 并且,还要大力加强社区、村(居委会)建设,建立社区、村(居委会)青少年活动阵地,对辍学和待业的青少年要重点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增加他们的生存能力。同时,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帮助和矫治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把他们从不良群体中解救出来。公检法机关应依照“两法一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引诱、教唆、胁迫青少年犯罪的打击力度;司法行政部门和监狱劳教单位要制定统一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登记管理办法,避免脱管和失控,使基层帮教组织有的放矢地落实帮教措施。 (三) 充分发挥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作用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单位、社区、村镇等城乡基层单位要关心职工、居民的家庭教育问题,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支持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做表率。要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还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民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四) 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加快中小学思想品质、思想政治、法制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说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要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 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 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要采取坚决措施,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 本人自2002年至2005年在电大进行了法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在三年的学习当中,我掌握了法学本科所要求的知识点,本次论文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平时工作的经验积累写出了此论文,希望此文能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帮助,但是,由于参考资料有限,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检察出版社《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常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新编2003年6月 [2] 洛阳日报2004年3月23日第3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 李克、宋才发主编《父母孩子读案例—犯罪预防》家有少年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版 [4] 李克、宋才发主编《父母孩子读案例—家庭保护》家有少年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版 [5] 李克、宋才发主编《父母孩子读案例—学校保护》家有少年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版 [6] 李克、宋才发主编《父母孩子读案例—社会保护》家有少年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版 [7] 中国法律图书网,WWW.lawbook.com.com [8] 中国法院网,WWW.fayuan.com.com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