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以后影响很大,社会问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上的一些坏习气、通过电影、电视一步步地在未成年人心中扎根,往往使一些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使价值观趋向发生倾斜。诸如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产生厌世情绪,行为逐步失去控制,也能引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娱乐,满足兴趣爱好,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要注意组织好面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创造条件对全社会开放,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并要加强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已有的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要坚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充分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各地应在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中,要配套建设可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活动场所。有关部门要对已建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科技馆、影剧院等场所,也要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未成年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二)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社会环境。影视、广播、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演播场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提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和信息的违法犯罪依法严惩。 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应开设和办好少儿专栏或专题节目,少儿节目也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情趣,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各类报刊要热心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宣传报道。面向未成年人的报纸刊物和其他少儿读物,要把向未成年人提高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成为未成年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加强少年儿童影视片的创作生产,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 新闻出版部门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需求,精心策划选题、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一批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要继续做好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影视、歌曲和图书的展演、展播、推阶工作,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受到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要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软件开发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要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让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进入校园、社区、乡村、家庭,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积极推动少儿文化艺术繁荣健康发展。加强少儿文艺创作、表演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少儿文艺骨干力量。鼓励作家、艺术家肩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历史责任,多创作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少儿作品。加大政府对少儿艺术演出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少儿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力。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人民团体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大力繁荣和发展少儿文化艺术。 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及时整治电子游戏厅、网吧、录像厅等场所,对危害青少年的要坚决取缔。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软件内容,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应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玩具、饰品制止销售的监管,坚决查处宣扬色情和暴力的玩具饰品。严格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的进口标准,严把进口关,既要有选择地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产品介绍进来,又要防止境外有害文化的侵入。 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要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管、完善自律、创新体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落实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有效打击违法行为。推广绿色上网软件,为家长监管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上网行为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远程通信工具和群发通信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认真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国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