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过失危险犯比较研究      ★★★ 【字体: 】  
过失危险犯比较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8:59:56   点击数:[]    

防治的管理制度和国家对国境卫生检疫的正常管理活动,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但实质上则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安全。也就是说,这两罪规定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并不影响其本质特征是危害公共安全,这从其所在节名“危害公共卫生罪”中也可以看出,因此,笔者建议应将危害公共卫生罪这一节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剥离出来,归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况且,在外国刑法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体系中,就有危害公共健康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的类罪名。

  由于过失犯罪具有不同于故意犯罪的特点,尤其是对这种仅造成某种严重危险、实际危害结果尚未出现的过失危险犯应当予以严格限制,不能作为过失犯罪的普遍形态加以规定。基于刑法谦抑原则的要求,国外学者也主张,规定过失造成危险的构成并列入立法,只在某些场合才有其必要。[3](P147—148)参照国外有关过失危险犯的刑事立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在下列两类造成严重危险的过失行为中,有选择地规定一些过失危险犯:一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行为(包括归类于其他章节但实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行为);二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过失行为。

  研究我国1997年刑法典关于过失危险犯立法例,如前所述,不仅数量偏少,而且刑与刑之间、罪与罪之间也不相协调。刑与刑之间不相协调主要表现在规定的两个过失危险犯与其实害犯之间刑罚失衡。过失危险犯是过失行为尚未造成实害结果,仅造成了具有该实害结果发生的实际可能性即危险状态,与过失行为已造成实害结果的传统过失犯即实害犯相比,对社会的危害显然不能同日而语。依据罪刑相适应原则这一刑法的基本原则,过失危险犯的刑罚应轻于其实害犯的刑罚。例如,日本《公害罪法》第3条第1款规定的是过失危险犯,其刑罚是2 年以下的徒刑或监禁,或处以200万日元的罚金;该条第2款规定的是其实害犯,刑罚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监禁,或处以300万日元的罚金。然而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两个过失危险犯,与其相应的实害犯规定的刑罚完全相同: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过失危险犯同已引起甲类传染病实际传播的实害犯量刑幅度相同;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过失危险犯同已引起检疫传染病实际传播的实害犯量刑幅度也相同。这种立法例明显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造成了刑与刑之间的不相协调,在以后修改刑法时应予以纠正,即规定过失危险犯的刑罚应比其相应的实害犯低一个量刑幅度。

  过失危险犯罪与罪之间不相协调则主要表现在本应犯罪化的一些造成严重危险的过失行为没有犯罪化。除了刑法已作出规定的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过失危险犯和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过失危险犯之外,还有其他在社会危害性上同这两个过失危险犯相同甚至更大的过失危险行为没有规定为犯罪。参照上述有关国家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增设一些过失危险犯,但应限于前述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行为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过失行为等两类造成严重危险的过失行为。具体来说,应将下列故意违反安全法规过失造成严重危险状态的过失行为规定为危险犯:

  使用处于危险状态的交通工具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险的;在醉酒状态下驾驶交通工具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险的;设立假标志或假信号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险的;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险的;引起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险的;引起重大火灾事故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险的;引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危险的。

  「参考文献」

  [1]鲜铁可。新刑法中的危险犯[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

  [2]俞利平等。论过失危险犯[J]。北京:法律科学,1999,(3)。

  [3]王长青等译。(前苏联)N.C戈列利克等。在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打击犯罪[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

  [4]李记华。论过失状态危险犯罪[J]。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学,1991,(2)。

  [5]甘雨沛等。外国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7]杨敦先等。廉政建设与刑法功能[A]。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8]孙国祥。过失犯罪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9]周玉华。我国刑法应增设“过失危险犯”[J]。广西检察,1997,(1)。

  [10]侯国云。过失犯罪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蔡墩铭。刑法基本理论研究[M ] . 台湾:台湾汉林出版社,1980.

  [12]团藤重光。刑法总论[M]。日本:创文社,1980.

  [13]高铭喧。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4]杨墩先。刑法发展与司法完善(续编)[A]。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我国刑法中行为犯的概念

  • 下一篇文章:教唆犯的概念与成立要件问题研究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过失危险犯比较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过失危险犯比较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过失危险犯比较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