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为舞弊提供了一个缺口。众所周知,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虽同属死刑的一种情况,但事实上有着天壤之别。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人为地任意操纵,赋予了法官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任意裁量。同时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的含义刑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的任意性很大。司法实践认为,对具备自首、立功等法定的从轻情节,或犯罪的动机、手段、犯罪后态度等主客观因素证明,尽管罪行极其严重,但尚有挽救、改造可能的犯罪人,可适用死缓。为严格控制,建议立法上予以明确。同时死缓也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通过严格的程序去从制度上堵塞这一漏洞。 5、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善和调整 我国的死刑立法应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不断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以推动死刑立法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是在充分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吸收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总体制度上讲是基本合理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坚持现有正确制度的基础上,及时地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一个相对完善的程度,这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死刑制度是与时俱进的,相信我国的死刑立法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主要参考书目 1、《刑法学》,翟文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中国刑法读本》,蔡彰,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刑法教程》,魏克家,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4、《经济刑法学》,赵长青,法律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5、《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谢望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6、《刑事法研究新视角》,李克非、周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7、《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组织编辑,法制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8、《刑法学》,陈明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9、《中国刑法》,赵秉志,法律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10、《刑法学》(上),赵长青,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1、《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12、《刑法学》(上),张明楷,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13、《刑法新理念》,杨兴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14、《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上),高铭暄、赵秉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5、《刑事执行法学》,王顺安,群众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6、《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徐静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修订版 17、《刑法改革问题研究》,赵秉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订),1996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 20、伦理刑法传统与刑法民族性,任喜荣,《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21、2001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法学家》,2002年第1期 22、2002年,中国刑事犯罪黑洞“探照”,毛磊,《人与法》,2002年第1期 23、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路选择,田宏杰,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2年第2期 24、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与新中国刑法立法,高铭暄、王俊平,《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