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公共政策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字体: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23:13:02   点击数:[]    

程度上遏制黑箱操作、人治大于法治等现象。公众增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 对政府的监督也更有效。

3 、与传统政府相比, 电子政务可使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电子政务使得政府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互联共享成为可能, 也使得这些资源得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 从而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易存储、检索和传播, 共享的范围和数量也更大, 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决策。

4 、与传统政府相比, 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电子政务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快速和大规模的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 从而可以实现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时响应, 大大增强监管者的核对、监管能力。

5 、与传统政府相比, 电子政务将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电子政务将推动传统的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控制转向宏观指导。

6 、与传统政府相比, 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 管理成本更低。网上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 节约了政府办公费用的开支。政府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公众沟通,及时收集公众的意见, 提高了政府的反馈速度, 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五、它山之石可攻玉--- 从国外经验看如何有效地推动电子政务。

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之下, 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 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为此, 许多国家都在力促电子政务, 积极抢占互联网的制高点。虽然他们采取的措施各异, 但目标都是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水平更高、服务体系更完善、公众更满意的政府。

据ACCENTURE 公司对22个国家的调查显示, 在网络服务和电子政务成熟度方面, 加拿大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调查的指标包括电子政务服务水平、政府的客户关系管理、在线提供服务的广度和复杂度等等。这些国家实施电子政务的经验颇有可借鉴之处, 特别是在以下十个方面:

1 、在国家层面上有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1994年, 加拿大政府发布了《运用信息科技改造政府服务之蓝图》, 这是全球第一份由政府发布的准备从技术角度全面改造自身的纲领性文件。加拿大政府设想: “到2004年,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世界都知道加拿大政府和它的公民联系是最紧密的, 加拿大人民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了解到有关政府的信息并能接通政府提供的服务。”电子政务已成为该国政府总体战略的一部分。美国电子政务的规划是单独制定的, 如《2003年电子政务战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非常重视将电子政务战略规划与预算安排和监管结合起来, 以确保规划的实施。

2 、政府高层领导重视, 有统一的领导与协调推进体制。

在加拿大, 实施电子政务是以政府最高领导人的公开宣布为根据, 同时建立一个中央权力机构专门负责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 这个机构可绕过个别部委或部门而直接向上汇报工作。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由总统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 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的执行和协调推进,该办公室主任是总统内阁成员。美加等国的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都设置了首席信息官负责电子政务建设, 并组成首席信息官委员会,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协调开展电子政务的有关事项。

3 、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和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一般认为, 政府是最大的信息创制者、采集者、使用者和发布者。国外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国家无不重视政府信息的公开, 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获取政府信息是公众的一项权利。如美国的《信息自由法》, 欧盟的《公众获取欧盟议会、理事会和委员会文件的法令》, 英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加拿大的《信息公开法》以及澳大利亚的《信息自由法》等。

在传统的政府体制下, 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部门所有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信息资源共享背后隐藏的是利益驱动。在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触动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既定的利益格局。现实的社会需求是通过电子政务冲破部门条块分割的结构并打破这种利益格局。

有鉴于此, 一些国家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共享, 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避免重复建设和减轻公众负担。英国政府在政府信息资源统筹方面, 采取措施对政府职能进行重组, 加大跨部门的合作, 并将相关业务按公众的需求组合起来, 推出了跨部门信息共享系统。欧盟则实施了公共部门数据交换项目。

4 、优化政府业务流程。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表明, 缺乏对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主要障碍之一。规范和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就是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 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满意度。优化后的政府业务流程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面向公众, 以公众满意为目标; 二是以事务为中心, 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

5 、突出服务宗旨, 以公众需求确定应用项目。

在确定前台应用项目时, 首先要调查公众和企业的需求, 把公众和企业最关心而且容易实现的、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确定为优先开展的在线服务项目, 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在后台整合过程中, 需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拿大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为公众服务的宗旨, 通过民意调查确定需要建设的在线服务项目, 并在此后继续通过民意调查对在线服务项目不断改进和完善。加拿大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设计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 针对三个客户群体提供三个主要的入口, 一个是公民入口,一个是企业入口, 一个是非加拿大人和国际客户入口。

6 、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形式, 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 及时制定有关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的政策并付诸实施十分重要。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在线服务的主要渠道, 它强调对各个部门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进行整合, 并通过统一的平台提供给公众, 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国外的实践看, 大多数国家都努力建设和完善国家级的综合门户网站。美国下大力量建设了“第一政府”网站, 公众通过它能够获取各级政府的在线信息资源, 可快速搜索到多达2700万个政府网页。该网站承诺, 点击三次即可获得所需服务。

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在1999年启动

     

后, 到目前国家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大都建立了网站, 尽管总体而言网站的成熟度不够高, 但为国家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是当务之急,国家应强力推动并组织资源下力量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7 、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

要明确地对电子政务实施的效果进行定义并衡量工作进展。英国负责电子政务的专员和大臣要向首相提交月度和年度进展报告。美国推出了“电子政务计分卡”, 根据电子政务服务的便捷性、用户数量、风险和收益等评估标准, 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从高到低划分为绿、黄、红三个等级, 绿级表示符合所有评估标准, 黄级表示满足部分标准, 红级表明存在严重缺陷。

8 、重视对公务员特别是中高级公务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实施电子政务需要的能力。

提高公务员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素质, 强化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能力, 这是带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特别强调的是, 政府的中高级官员应做为重点培训对象。

9 、强调电子政务必须为公众提供实在的利益, 以人为本、公民至上。

电子政务是提供全天侯服务的政府, 必须能够做到全年任何一天24小时都不会中断; 必须重视用户是否愿意采纳网上服务; 应简化服务的递送, 减少重复作业, 并以纳税人所付出的最低成本达到服务的最高水准; 必须具备能处理成套交易的能力以降低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谈我国构建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 下一篇文章:陈嘉珉: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目标原则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公共政策:谁之政策?何种政策?
  •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
  •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 ››经验与理念——当前全国社区建设的...
  •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
  •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
  • ››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
  • ››全球化与公共行政
  • ››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
  • ››正与负:新的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之影...
  •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构建...
  • ››电子政务的功能及其构架
  • ››电子政务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 ››电子政务的定义解释
  • ››电子政务人员培训的问题与建议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