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制度,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民主化。竞争上岗的环节和程序将进一步完善,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环节将制定出量化评分办法,扩大群众参与,完善任前公示。为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人事部还将探索公务员队伍的分类管理办法和多种任用形式,公务员录用考试办法也将完善,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分级分类考试体系,加强对工作能力的考评。公务员的考核也将进行创新,实行分类量化考核,增设考核等次,兑现考核结果,并以此确定优秀公务员等次的比例指标。这些措施无疑使选拔官员的过程更加有序和规范,但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仍旧必须建立更加有序合理的选官机制,增加透明度,加大公平竞争的力度,特别是对已经拥有职位的官员的竞争意识的确立更为重要,使他们有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日常考核、考察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实行考核末位淘汰机制,有效削减官员膨胀趋势,实现政府精简高效、廉洁和官员勤政为民的目标。
官员膨胀是我国公共行政中的重要问题,一刻也不能忽视。只有从本质上认识清楚,从制度上加以严格规范,才能作到有效防范。唯此,才能推进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才能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和加入WTO 之后的挑战。 注释: [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近20年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另外,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转引有关文献资料指出,我国官民比例按12亿人口计算,高达1:30(后又有1:150之说)。在一个单位内,"班子成员"或"部门领导"与下属人员的比例为1:0.84,明显高于日本的1:3.6和美国的1:1.7.[2]转引自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参见《美国统计摘要,1985年》,第322、304、311页。
[3]“效率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较情况,着中数量层面;效能则指目标达成的程度着重品质方面。”(周志忍。行政效率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0(3))参照这一解释,笔者认为政府官员量的投入必须与政府政策的产出及政府从事公共行政的结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成正比。
[4]毛寿龙·政府的规模与范围http://www.dparuc.com.com/lunwenxuancui/123/xingzhengzuzhi/006.htm][5]所谓“档案工资”即在个人的档案资料上记载应该享有的工资数额,但由于财力所限,当地政府并不兑现,只有在公务人员工作调离时给予介绍。
[6].张康之。论政府的非管理化[J].北京:教学与研究,2000(7)
[7]沈路涛。人事部称各级政府中层以下空缺职位将竞争上岗。北京:新华网,12.20.
参考文献[1].柯荣住。章伟坤。政府规模及其变迁:经济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9,6.[2].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4.[3].刘智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J].战略与管理。1999.(5)90-95[4].季明明。当代公共行政的改革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的崛起[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3)。
[5].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平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7)14-17.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