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等;与政府关系不大但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社会团体有:商会、制造商协会、小企业和独立企业理事会、劳联——产联、农业社联合会、保护野生动物联合会、环境保护基金会等。政府团体所能处理的事务是有限的,因此在许多方面就需要社会团体分担地方公共事务,如商会受政府委托督促企业执行产品和服务的某些标准,民间的环保组织监督企业防治污染,教师协会组织培训师资、协助学校招聘教师,教会组织发起慈善事业,志愿者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等。同时,充分调动公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项目,这一切在所调研的美国乡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镇委员会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监督与协调的作用,政府各专门委员会一般都由镇委员会委员在其中任主要职务(镇委员会委员一般都是某一方面专业人士),处理各种该委员会服务范围内的事。其它一些地方事务就由社会团体负责完成。各专门委员会和社会团体把完成结果及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反馈到镇委员会,镇委员会就可以讨论与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进行协商和解决。一个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不过一切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办事。即镇委员会——授权——各专门委员会和社会团体——反馈——镇委员会——协调——各专门委员会和社会团体——最终完成任务。 三、特点解析:美国乡镇政府功能定位及行政方式 通过对布鲁克莱因镇的调研,我们对美国公众认可的“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观点未免偏颇,但它的基本精神是对的。美国地方政府除了有少量的行政部门外,存在着各种门类的非政府组织(社团组织、非营利机构等)。其职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为市民的需要提供生活、工作、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这些组织,起到沟通政府与社会不同利益团体的联系,拾遗补缺政府的工作。对美国地方政府功能简要地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美国地方政府对经济进行量化管理,这与东方社会很不相同。东方社会是人、事、财,西方社会是财、事、人。美国地方政府对财的管理最为重视,采取的管理手段主要有:(1)通过电脑网络与银行、证券、土地买卖信息共通。美国企业的财富主要有三块:房地产、股票、银行债券,均在银行和电脑网络的掌握中;(2)一切业务往来以支票方式支付;现金发放一步到位,不要第三者插足;(3)严格分工,人、事、账分开,管钱不管账,管事、管人不管钱。通过这些手段,使经济活动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也正如大家所知:美国公民不怕行政长官,只怕政府税务人员。 第二,地方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企业型政府理论的指导下,美国各地地方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提出的最重要措施是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核心是分权,也即“政府做什么”的问题。古希腊政府“凡是私人能做的事,决不让政府做;凡是低层政府能做的事,决不让高层政府做”的原则,仍被美国公共管理界奉为圭臬。分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内部的分权,上一级政府向下一级政府分权和政府向派出机构分权,目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政府行政架构,提高效率,抑制腐败;二是政府与社会的分权,通过有效的渠道,鼓励民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鼓励非营利、非政府组织承担许多政府做不了、企业不愿做的事业,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显然,政府向社会分权是主流,因为只有向社会分权,政府才能扮演掌舵导航的角色,从而使政府更精干、更具竞争力”,政府想包办一切,最终可能一事无成”。通过民主参与等方式将社会管理的权限下放给社会基本单元:家庭、教会、邻里、社区、志愿者以及行业协会、基金会、慈善机构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使之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提自尊、独立、自治。“当家庭、邻里、学校、志愿者组织和企业健全时,整个社区也会健康发展,而政府的工作就是引导这些组织与机构健康发展”,因为健康而有活力的社会单元构成健康而有活力的社区、国家。 第三,地方政府对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美国各地地方政府在企业型政府理论的指导下,对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提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措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核心是竞争,也即“政府如何做”。公共服务历来是美国政府公营机构垄断的领域,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不但是政府膨胀的原因,还是服务质量差、效率低、腐败滋生的源泉。几乎所有美国地方政府的改革都从改革公共服务开始,对公共服务进行私营化,政府一定程度上退出某些公共服务领域,或者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合约委托关系,政府不再直接从事公共服务和产品的生产,而通过政府采购成为公共产品的购买者和提供者,在公共服务的采购中,政府公营机构也可以平等地参加竞争,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垄断,因为“公共服务的问题不在于公营或私营,而在于竞争或垄断”。私营化对于公共服务的直接效果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因企业可以依靠专业化生产、规模经营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即使企业在竞争中输给政府公营机构,也可以刺激政府公营机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私营化有利于盘活政府的固定资产,并将政府物业变成可课税物业,或将政府基础设施出租获得收益;私营化增加商业机会,有助于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项目基金】本文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是中美地方政府比较研究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玉龙(1976-),男,河南南阳人,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及中国农村问题。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