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公共政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 【字体: 】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23:09:2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03-5-8 作者:秩名

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

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

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造成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

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 流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7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 —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

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

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

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涵义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

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

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及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

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

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 ;各地区为振兴地方

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

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

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为使企业能

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8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

业摆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

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只笔、一张嘴“。某电视机厂,是我国

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年到1990年间,厂长一个决策,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

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倒四六;而后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国

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成了一堆费铁;后又投资1 亿

元从美国引进纸箱生产线,因产品无市场,到目前为止设备仍无法启动。



  (二)、在破产中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

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

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

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

破产法》以来,全国共审结破产案件2000多件,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

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

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

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



  (三)、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

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

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

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

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

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

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二是将公

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

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

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国

家体改委与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 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发

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国有资产流失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仅1992年全国与外商合资合作的8550家国

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的675 亿元帐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45.2% 的升值率(有关部

门计算的)计算,一年中就流失掉305 亿元。



  (五)、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

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

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

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冷冻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两个万

吨冷库,其利用率仅有13% ,每年折旧及贷款利息共400 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 万元。

此外,企业资产流失与管理不善有直接联系,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帐外国有资产。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推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净值约147.6 亿元。



  (六)、财政性蚕食,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向银行

透支。这部分早在历年财政预算中支出的资金,财政不可能、也无法归还金融部门,实

际上是财政侵食了金融资产;二是银行垫付款项认购国债。自1981年到1998年全国发行

国库券累计511.3 亿元,银行认购167.4 亿元占32.7% ;三是财政应补企业亏损未补款

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让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了。这三项合计,财政蚕食金融性国有资

产达1100亿元(《资本经营论》114 页)。



  (七)、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



  会计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

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帐,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

帐外。自然资源未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土地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

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已形成严重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

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一)、从宏观方面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国有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可量度的国有

资产经营责任指标体系,由企业的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等主

要内容组成。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

运用具体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实行逐步考

核的办法。三是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在认真

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

经营目标责任状,并报同级计委、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四是建立一个严格、合理

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公共政策的本质

  • 下一篇文章: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公共政策:谁之政策?何种政策?
  •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
  •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 ››经验与理念——当前全国社区建设的...
  •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
  •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
  • ››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
  • ››全球化与公共行政
  • ››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
  • ››正与负:新的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之影...
  •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企改革的悖论与出...
  • ››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升值
  • ››国有资产投资公司 如何高效实施年薪...
  •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 ››国有资产减持事件的立法属性探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