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机构编制管理是涉及国家机关机构设置、组织规模及其人员配备的重要工作,也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国内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研究不多,某些地方政府机关对其也不够重视,仍然存在擅自增设机构、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政机关自身建设,不利于加快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文从我国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为严格控制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献言献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完善
一、机构编制管理的内涵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管理。机构编制管理是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具有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的特点:一是集中程度高。机构设置、人员数额等编制资源是有限的,国家机关为了合理分配和利用编制资源,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必须对其进行集中管理。二是综合性强。由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机构编制管理对象涉及到组织、人事、劳动等多个部门,必须要做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具有全局意识。三是应用性强。机构编制管理直接涉及到机构职能、规模的明确或调整以及人员数额、领导职数的确定等工作,具有很强实用性,必须从实际出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机构编制管理同其它行政管理的关系机构编制管理的主体一般为各级政府的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下设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其办事机构。以湖南省长沙市地方政府为例,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主管组织、人事、财政工作的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组织、人事、财政部门以及编委办一把手组成。由此可见,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的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劳动等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之间是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举例来说,人事部门进行工作人员的调配或录用必须在人员编制数额内进行,财政、劳动部门也必须经编制部门审批同意后才能核发人员工资、办理社会保障等,人员的录用或调配缺少编制、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其中任何一个审批环节,都不能够顺利完成。
三、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机构编制管理在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地方政府在实行机构编制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执行不力,地方政府机构膨胀,人员超编现象仍普遍存在。从客观上原因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职能职责不断涌现,基层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事项也越来越丰富和细化,导致其现有的机构人员编制数额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从而出现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录用或调配人员,设置机构的现象。从主观原因来看,政府部门由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成为大部分人理想的工作岗位。因此,虽然国家有明确的法规政策,但是也不排除有个别政府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罔顾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违规超编进人,设置机构。
2、职能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所谓职能管理,是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组织机构的工作任务、职责权限等进行合理划分和必要调整的管理行为。对机构编制管理来说,职能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因为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是编制部门确定机构设置形式、人员编制数量,科学定编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职能管理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编制部门在进行职能管理时,缺乏深度和科学性,尤其是体现在根据部门职能变化进行机构编制调整时,缺乏对部门职能的深入调查研究,职能审核流于表面,易造成机构编制调整的盲目性。
3、缺乏公开透明性,机构编制管理监督存在难度。由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比较敏感,涉及到地方政府机构编制和人员的各种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是,根据《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情况,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从目前看来,地方政府大多数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难以真正做到上述规定,社会大众也难以通过正常渠道对地方政府机关的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此外,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一般都掌握在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手上,碍于上下级关系,本级的监察部门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四、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的完善根据上述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机构编制管理进行完善。
1、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水平。2007以来,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日益完善,尤其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机构编制法规的相继出台,对机构编制管理具有很强指导性意义。地方政府应在此基础上,对本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程序进行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规定,严格遵守编委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制部门一家发文,编制部门统一承办的\"三个一\"管理制度和\"不越权审批、不违反程序审批、不在限额外审批\"的工作纪律,切实避免机构编制管理的随意性。
2、进一步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方法。首先,要切实提高职能管理水平。在根据职能变化调整机构编制事项时,必须注重职能依据的客观、真实、准确性,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充分听取职能调整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充分搜集、审核职能变化所涉及到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据,做到机构编制调整有理有据;三是做好机构编制调整后的追踪评估工作,督查调整后的机构编制能否正真适应部门职能职责需要。其次,要切实加强实名制管理。所谓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就是将由编制部门核定到机构的编制按规定的类别、特定的程序定编到人,把抽象的编制具体化,使自然人的进编有章有法,让在编人员的身份认定有凭有据。目前,地方政府在实行机构编制实名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和管理手册,制作机构和人员编制卡片,实行进人控编通知单制度等等。
3、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监督网络。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机构编制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地方政府机关局域网络,建立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平台,公开各项政策法规及机构编制办理流程,将编制、人员管理和工资等信息\"串联\"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勇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检查。其次,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协调制约机制,组织、编制、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各司其职,层层把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坚持先核编后核资、先核编后核经费、先核编后调入人员的\"三先三后\"管理办法,定期联合开展机构编制工作督查,真正使机构编制管理由\"一家管\"变为\"多家治\",切实增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合力。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86号.
②岳云龙.编制管理概论[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
③钱其智.机构编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0.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