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制定的关键因素. 三、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 启示 我国审计制度的变迁过程是一个由制度 非均衡到制度均衡再到制度非均衡的交替往 复过程。目前我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变迁正处 于原均衡的打破和新均衡的实现阶段,存在一 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从我国目前生产力 发展水平不高、审计职业发展较晚、审计师的 职业判断和理论水平有限等实际情况看,当前执行由国家制定的普遍性较强、条款较为具体 明确的审计准则是比较符合现实需要的。介于 上文针对意识形态和路径依赖的分析,提出以 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在准则制定中的主导作用 和民间组织的辅助作用。利益分配的差异使得 制度的产生成为可能,一套共同遵守的审计准 则体系的制定并予以实施,可以使得矛盾得到 一定程度的平衡。由于一部分利益关系人需求 审计准则“潜在利益”的实现,利益诱导因素迫 使制度出现变迁,从而要求审计准则被修订, 而诱导性变迁无法实现各利益相关方达成统 一共识。通过诱导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动态 结合,才能实现审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在这整 个过程中,政府由于其自身的权威地位和在资 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而起着主导的作用,使得 更符合现实的准则得以顺利产生及应用。在肯 定政府在准则制定中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 民间组织的辅助作用对有效审计准则的制定 有着重要的意义。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不 断完善审计准则。针对审计准则中存在的相对 于审计实务过于超前和滞后的条款,依据实际 执行情况,通过审计实践不断加以修正和完 善. (二)重视意识形态在审计准则制定过程 中的作用。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审计准则的制定,意识 形态亦有着特殊的作用。在审计准则制定的过 程中,统一各利益主体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节约 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信息费用和减少准则的强 制执行成本。为此,开展审计理论研究、统一人 们的认识十分重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布正 式准则之前,向公众发布征求意见稿,既是一 定程度上从意识形态领域内展开对审计准则 制定的理论宣传,又是使审计准则的供求双方 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理性博弈,从而达到制定 有效审计准则的目标. (三)解决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路径依 赖问题。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作为一种制度 变迁,应当妥善解决好路径依赖问题。在变迁 过程中,既得利益集团会力求维持现有准则, 阻碍进一步变革以使得新准则的实施趋于无 效。削弱这种阻碍力量并培养新生的变革力 量,是我国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 问题。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