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规划研究的目标、视野和方法。
1976年Jensen(詹森)和Meckling(梅克林)创建的代理成本理论成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资本结构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17]。代理成本是指为正确处理股东与经理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所发生的费用,它主要包括债务代理费用和股份代理费用。另外,该理论还涉及财务危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公司价值就取决于这两类成本的权衡。
在我国,也有部分学者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陈晓和单鑫从资本结构角度对公司价值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是正相关的,而且由于债务融资的成本较低,债务融资的比例与公司价值具有正相关关系[18]。
从价值角度来看,汤谷良和杜菲提出的增长、盈利与风险控制组成的“三维”模式具有现代财务规划的含义,也更体现价值导向的财务规划特征[19],但他们的研究同样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财务规划定量模型,使企业难以做出战略性财务政策组合决策。
如果考虑到价值导向与计量模型的一致性,则可采用价值管理(科普兰)模型。因为该模型既能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也可进行包括增长、财务杠杆与增长期在内的定量分析,但目前很少有人运用这个模型进行财务规划研究。
五、财务规划均衡视角的研究:单向财务规划向多维财务规划变迁传统的财务规划主要是借助于直线预测模型对企业利润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这种财务规划主要是单方向的,而财务战略矩阵则将单向财务规划变为均衡式的多维财务规划。
企业财务规划的目标就是对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追求。企业价值的提升取决于价值驱动因素,其中增长无疑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和途径,没有增长,企业就不可能得到长久的生存。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企业成长必须从战略入手,因而出现增长战略的问题,只有恰当的增长战略及其有效的实施,企业才有可能健康成长。事实上,企业规模的扩大是企业增长的一大动力,企业发展就是对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求。
增长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增加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企业有限的资源。为了企业价值能持续增长,企业家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盈利计划来支持决策控制的管理需要。如果没有有效的增长规划,企业就会因过于增长而陷入困境。因此,研究增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与企业增长相适应的财务政策,是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的,这自然成为企业财务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此外,全球战略的价值管理使得动态财务规划系统不得不重视企业未来的盈利性及其可持久性、增长潜力,它要求企业财务规划通过价值计量(评估)来分析企业战略的长期价值增长性,并作为战略决策的一种支持。汤谷良和杜菲从增长、盈利与风险平衡的新视角提出了三维管理战略思路。他们强调了“规模持续增长”是财务规划的前提,因而公司战略和财务规划的任务包括管理增长、追求盈利和控制风险。其中,“管理增长是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企业的增长速度,既要确保必须的战略增长速度,又要防范超速发展引发的‘速度陷阱’,保持公司速度与耐力的平衡;追求盈利主要是立足股东,确保公司运营、规模增长对股东盈利的持续支撑。”[19]这个论点改变了传统财务规划的目标,其内涵就是财务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对“股东盈利的持续支撑”;财务规划的中心内容就是增长、收益和风险的均衡。这使财务规划的概念与当代价值管理的理念相一致。
结合财务战略及价值管理,Hawawini (哈瓦维尼)和Viallet (维埃里)提出了均衡式财务规划模型———财务战略矩阵[20](见图1)。
 六、财务规划动态视角的研究:静态财务规划向动态财务规划变迁Mintzberg(明茨伯格)认为传统财务规划是静态的,它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需要[8]。因此,对财务规划动态性进行研究应是现实的客观需要。国内有些学者对财务规划动态性问题也进行了研究。朱元午认为财务控制(包括财务规划)应以组织和自适应系统作为追求的目标,财务控制应积极地与外界交流,减少管理中的熵增效应,从而使财务控制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21]。因此,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财务规划发展的客观需要,财务规划动态性将是现代财务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财务规划动态性的含义包括企业财务规划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或柔性,即决策调整的适应性、财务规划的战略性以及财务规划长期行为的时间特征。
从财务规划研究的历史来看,由于动态规划与控制理论和方法有多个研究维度,企业规划(包括财务规划)动态性研究就有不同的视角,如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运用数学方法以及精确的数据运算进行所谓的动态系统最优控制;又如解决动态决策过程中的最优化问题,即决策者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一系列决策来解决企业系统动态过程中的最优化问题。
基于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模型对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假设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假设,而且运用复杂的、严格的数学公式,对数据要求非常高。这种模型不能完全描述现实的复杂性,因此依据这种模型制定的财务规划是很难有实际用途的。多级决策最优控制理论和方法同样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因而它也没有解决实际的动态控制问题。
上述两种方法都没有得到推广和运用。为此,人们选用系统动力学作为财务规划动态性研究的一种方法,即按照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动态控制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活动进行模拟和仿真,并进行及时控制。吴中春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动态财务规划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广义动态财务规划系统和狭义动态财务规划系统的概念[22]。从狭义动态财务规划系统来看,财务规划系统主要强调财务规划的制定过程,它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增长战略并以企业价值持续创造为目标,建立增长与财务政策相互协调的增长、风险与价值“三位一体”的财务规划系统。这个财务规划系统按照复杂系统理论的“刺激-反映”模式,强调与环境的互动以及决策的动态调整。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首先,传统财务规划研究已经不适应现在以及将来市场环境发展和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其次,现代财务规划研究更强调财务规划目标的价值性、规划期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最后,虽然近年来学者们对现代财务规划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大部分仍然囿于传统财务规划的目标与方法。
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企业价值性目标的深入认识,新型财务规划将是一种价值导向型战略性动态财务规划系统,这种系统应更加注重价值性、战略性和动态性。
第一,财务规划的价值性。价值的持续创造需要不断投资,因而需要不断的收入和现金流的创造,即需要不断增长。但是,增长是有风险的,不顾一切地超过企业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快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财务资源(当然也包括其他资源)的紧张,严重者还会导致企业夭折。因此,现代财务规划是对以创造价值为目标的增长战略和财务政策的协调分析与决策,是增长、风险与价值的统一,因而它体现出财务规划的价值性。
第二,财务规划的战略性。现代财务规划的价值性要求财务规划以增长战略管理为主要内容,因而战略性成为财务规划的特征。财务规划的战略性首先体现于增长战略的制定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利于价值创造的投资战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第三,财务规划的动态性。财务规划目标的价值性和战略性需要现代财务规划及其模型更注重于财务规划的长期行为和动态适应性分析,即财务规划及其模型应对企业的增长战略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不同增长战略及增长率、财务政策组合下的长期价值创造行为来协助决策者进行企业战略决策,从而使财务规划真正成为“政策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杨淑娥,胡元木.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