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财务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缺陷”分析      ★★★ 【字体: 】  
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缺陷”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7:16:24   点击数:[]    

步到位,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短期来看,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预期的影响。
首先,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途径和范围有限。加入WTO后,外国金融公司允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会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并且会有一个最高持股比例的规定。因此,外国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主要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并且无法取得绝对控股权。 其次,中国对资本市场的开放将有一个缓冲期,所以,不会对中国资本市场造成巨大的打击。
从根本上讲,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不是因为对方的实力、规模、技术等,而是因为我们现行规则和制度的缺陷,以及造成这种缺陷的观念和理念。因此,如果要说入世带来的冲击,首先就是对观念和理念的冲击。境外机构中无论是投资银行家还是基金经理,都是站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评估项目和选择投资方向的,他们有丰富的避险经验和完备的制度保障。而目前国内投资者由于投资渠道单一,几乎都别无选择地进入了A股市场,于是,出现了“壳”成为稀缺资源、亏损企业股价上涨等市场扭曲现象。在股票一级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主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也在利益驱动下刻意包装,将那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推荐上市,导致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下降。入世后,这些不规矩的“游戏”无疑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主要参考文献:
李扬、何德旭,1999:《经济转型中的中国金融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2000:《透过历史的表象——中国改革2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上海远东出版社。
李剑阁,2001:《站在市场化改革边沿》,上海远东出版社。
贺晓东,2000:《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哈尔滨出版社。
韩志国,2001:《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经济导刊》第2期。
李扬、王国刚,1998:《资本市场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米什金,1998:《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华通讯社,2001:《中国证券报》,7月—10月。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美国政府采购的国际化进程及对我国的借鉴

  • 下一篇文章:流动性滞存及其政策意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缺陷”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缺陷”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我国网络财务发展的思考
  • ››加强财务监督是反腐败源头建设的重...
  • ››论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 ››奥运启示录-兼谈广告行业财务风险...
  • ››网络时代 财务管理初探
  • ››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构建
  •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
  • ››三级审核在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中的应...
  • ››论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架构
  • ››转型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的发展与改革...
  • ››转型时期强化澳门特区政府权威的若...
  • ››转型时期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淮桔成...
  • ››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缺...
  • ››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效...
  • ››转型时期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型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