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生存间题必将提上议事日程。
2.4.2非公企业的产品结构与市场占有现状,使增强转换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非公企业要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创造自己相对独立的产品系统链,使现依附性产品成为系统链中的第一环。进而走出资源性产品的圈子,重新设计产品市场定位,追求消费性的市场需求,借助自己的优势,去改进、补充社会的消费需求。同时,努力增大产品的科技含量,以知识与技术取代资金与资源的位置,调整结构,把眼光延伸到更广阔的市场。
2.5职员的雇佣性活力不足,企业的形象感尚嫌不高,非公企业应凝聚人心,树立社会认同的企业形象,营造长期发展的动力。
2.5.1非公企业独特的用人机制,在它展现自己长足的时候,也日益暴露着自己的不足。
2.5.1.1职员向心力弱。人员雇佣制下,职工与企业的关系简单为以劳动换票子的交换关系,劳资矛盾一般采取职工离去的办法解决,很少有经营业主引咎自责的。生产最活跃的要素却置于单调压抑的气氛下,这势必引起职工主动性的丧失而弱化向心力。
2.5.1.2企业形象观差。非公企业初创时办企致富的动机在市场熏染中未注意升华,而偏失于金钱主宰观念,重利忘义有失诚信,借钱不还有失信誉,欠资不开有失人心,虚假承诺有损形象,等等,日益失去社会的支持。一些明星企业之所以会成为“流星”企业,这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5.2基于企业在职工、在社会群体心理的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基于职工的主动性是一种可贵的资源,非公企业应由单一的利润追求转向企业理念的培养与形象的塑造,处理好金钱激励与事业凝聚的关系,以丰富的企业生活与和谐的企业气氛取代单调压抑的气氛;以民主权利充实靠劳动获得报酬的单一权利,借以凝聚人心。同时,以良好的形象去赢取社会支持这一资源,进而聚拢社会高层次研究与实践人才、高学历人才等社会精英,为企业营造推动长期发展的动力。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