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小组,并聘请专家指导完成了《十堰市WL物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严格规定公司各部门、各环节的岗位职责和作业流程,并将使各类事务的处理也都有章可循,包括安全事故、投诉等也都要求查出事故第一责任人,按规章给予处罚,并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WL物流的人为事故率在东风有限的七家承运商中最低,连续在东风有限的考核中获胜。 (四)劣势 1.物流运作成本与周边物流企业相比过高。首先,由于离市超期、返回超期等现象较为普遍,在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其次,由于公司在货物送达地的市场还不完善,因此,有很多背车可能空车带回,使资源无法再次利用,资源的大量闲置增加了业务成本。 2.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公司极缺市场营销、网络运作、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经营型人才,而且现有管理人员、业务人员队伍缺乏有关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现有业务人员中,没有一人进行过专业系统的物流管理训练,除了固定培训外,大多在实践中摸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务的快速拓展。 3.储存能力和装卸能力虽有一定潜力,但受东风有限生产波动影响较大,独立运作性差,真正能用于对外租赁的设备有限,产品代储也受到产品种类的限制。 4.WL物流有限公司现有信息系统,特别是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东风有限运输业务系统的设计,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如为其他客户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则要重新设计系统,暂时不能满足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要求。 5.公司服务范围比较窄。公司的服务范围比较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仍是东风有限,由于东风有限分配给WL物流的主要业务范围在华北地区,因此公司的主要服务地区固定在华北,包括在北京、常州成立的分公司也是为华北地区服务而设立的。另一方面,东风有限分配给WL物流的业务主要为商用车的配送,使得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运输配送,在仓储等方面发展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把公司的业务范围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阻碍了公司向多元化发展的进度。 6.在客户满意度等客户服务方面还做的不够。由于WL物流的规模不是很大,在客户服务方面不能投入很大的精力。但物流企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客户满意度、客户资料搜集等客户关系管理(CRM)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公司没有专人负责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合作关系等完全依靠雇、主双方的诚信支撑,没有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承运司机和公司的合作关系也依靠司机的诚信。公司虽然很注重对司机的在途管理,但主要的管理方式是通过在固定时间用手机联系得到车辆信息和其他在途信息,这就使得重要信息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报告和处理,造成可以避免的返回超期、投诉等事件的发生,影响了公司的整体效益和发展。 其次,公司不重视承运司机。作为一个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承运司机是公司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承运司机,整个公司将成为一个空壳,无法运转。但WL物流的业务人员甚至是某些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不能和承运司机很好的沟通,造成公司内部管理上的混乱。 7.公司不重视对员工的培养。虽然东风有限会定期对承运企业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但其培训仅限于对新增业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一般不再培训已有业务人员。而WL物流方面,由于有了东风有限的培训作为保障,不在公司内部再进行员工的业务培训,对员工没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设计。很多新进员工从中专毕业后,在没有进行任何岗前培训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岗位,造成人力资源的间接浪费。对已有业务人员更是没有任何形式的业务培训,使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停滞不前。 由于是民营企业,承运司机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司机没有将自己看成公司的一份子,在运输过程中有消极怠工、不按期交工的现象出现,影响整个公司的办事效率。 三、SWOT分析的结论 通过对WL物流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发现:在外部环境方面,该公司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硬件资源支持,客户相对集中,但也存在较多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从内部条件看,该公司具有良好的社会背景、专业的运输队伍和仓储资质以及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重视质量管理,但同时由于独立运作性较差导致运作成本较高、服务范围狭窄、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等现象产生。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讲,(下转第31页)(上接第27页)WL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企业,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只要公司通过引进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严格按市场规律运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规范,有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劣势可以慢慢转化,困难可以逐步克服,威胁可以渐渐降低,企业应该有着非常美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晓龙.现代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庄耀.汽车整车第三方物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王辉,甘俊.等待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月刊,2004,(1). [4]何伟.关于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5]宋伟.物流一体化理论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启示[J].公路交通科技,2004,(5).
【作者简介】王江华(1981-),男,湖北十堰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00;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 十堰44200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