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小圣灌口二郎是也……看了些日月盈亏,山河变迁,灌口把威施,天涯将姓显!”(今二郎庙大殿右下侧“威应刹那“斗大四字,乃颂扬二郎神威)二郎在小说《西游记》、《封神榜》、《劈山救母》、《聊斋》、《宝莲灯》《搜神记》《警世通言》……中更是威力无比,大得神洲广大下层百姓的信仰。以上所举具有种种神威的二郎神,均为杨姓。
随着封建王朝的日益腐败,道教和民间的姓赵姓杨说,大大得势,并从而促进二郎神在民间之信仰,再上新台阶。《王圻绩考》载,元至顺元年,川抚某只请封二郎,不言李冰。清道光时,川抚请改二郎庙为李冰庙,以二郎配享,被中央驳回道:“以前代祭(二郎)典,相沿已久,不易轻于变更。”清巡抚宪德请加二郎封号而不言及李冰。可见无限信仰二郎乃民心所向。官府也不得不顺应民心,以合潮流。因此,二郎神雄踞大殿的格局,千年不变,至今不变
民心不可违,谁也不敢下令百姓在“父”的香火上加大力度而减少“子”的香火. 宋代,二郎神又被官方封为显英王.今青城后山味江村尚存显英王摩崖石刻像,像右侧有石刻哮天神犬.上方石刻扶桑帝.神龛两侧有石刻楹联:东望扶桑帝,西蜀显英王.据石刻文字记载,该神龛刻于清同治元年壬戌(公元1862年)此外,都江堰北侧的灵岩山上也有石刻二郎神像,在黑风洞旁.在今都江堰天马乡,尚存有二郎神担山赶太阳留下的遗迹----童子山.
〈四〉
都江堰,是古蜀国本土文明的源头与见证,都江堰旁曾经有过的望帝词,是古蜀人民图腾崇拜的祭坛。古望帝,是蜀人长久寄托哀思、维持和发扬蜀文化的一个高标与载体,南朝萧齐明帝建武四年(公元497年)。因二郎神在民间的信仰大超望帝,益州剌使刘季连乃将望帝祠迁往郫县,望帝祠原址改名崇德庙(今二郎庙)改祀二郎神与李冰。按应劭《风俗通》所言,李冰者,秦王灭蜀后60年所派出之特派员也,代表秦国入主蜀国的最高军政长官也,为操秦腔唱秦调敲秦缶,喜吃老陈醋羊肉泡馍之秦客也。而望帝杜宇者,古蜀国国王也,为土生土长,吃麻辣烫、说川话唱川腔的蜀国本地人也。秦王输入的异国文化,与古蜀国的本土文化发生撞击,发生异化。但是,以武力开道的秦文化,并未使本土蜀文化断根。正如以武力开道的满人没有征服汉文化一样。年年岁岁,杜鹃花开之际,杜鹃鸟啼之际,这古蜀本土文化,都要得到一次凝聚与积淀。李商隐诗“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染花红,“教民务农”的杜宇死后,还化为杜鹃,还不忘教民务农。“布谷!布谷!”这暮春花影中一声紧似一声的带血的啼叫,叫黄了麦穗,叫绿了秧苗。叫醒了千丝万缕永远剪不断的古蜀族遗传下来怀恋与乡愁。而那开遍西蜀山野的俗名映山红的杜鹃花,当其恕放,如火如荼,正好唤起土著蜀族对于踏进天府盆地的强秦铁骑的反感与敌忾。正好唤起抗衡异国文化,继承和宏扬蜀国本土文化的潜意识,唤起思古之幽情。“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范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而通秦塞的第一序幕,不是和平的橄榄枝,而是秦军的铁蹄、不是轻歌曼舞,而是干戈染血。干戈“文化”征服了农业文化。其起因,则是秦王吹牛说牛屁眼里能屙金子。欺骗了贪财的蜀王,派出“五丁”去牵牛。屙金子之牛没得到。反而“地崩山摧壮士死。”失去了政权。四万八千年的天府,四万八千年的世外桃源,就这样,像一个如花似玉的弱女子,被秦始皇兵马俑式的孔武有力的秦军铁蹄,给柔碎了。
蜀人思念杜宇,“至今巴蜀民农忙时,先祀杜主(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杜宇也是治水的英雄。即使祀杜主的庙迁走了,古蜀国,特别是都江堰一带的人民,还是在心底里,祭祀杜主。杜主教民务农作示范用的农具,为铁臿。臿为先秦常见农具,如铲,如布,先秦布币,即象此农具形。臿可务农,也可作修河治水工具。东汉山东武梁祠石刻大禹像,双手持臿,可知臿为治水工具。
公元前316年,蜀国灭于秦国后,蜀民对杜宇的怀念与崇祀并未因武力而断绝,可见其在巴蜀民心中信仰之深,可见其与都江堰治水的不解之缘。正如屈原死后,楚人甚至所有神州人都怀念他,并将他发明的“求索“一词常挂嘴上一样,杜宇在两川,在巴蜀,也深受怀念。而迁庙于郫后,杜宇庙香火之盛,也代代不绝。 〈五〉
蜀人怀恋失去的蜀国。至今,在最后一个蜀王开明十二世兵败为秦军所杀的武阳镇,不是还有许多与蜀王有关的地名、传说与古迹吗?开明治水伟绩,不是广为蜀民传颂吗?
蜀,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栽桑养蚕缫丝织帛。蜀,就是蚕。《诗经》上有“ 娟娟者蜀,蒸在桑野”。黄帝正妻嫘祖,亦即养蚕的发明者嫘祖,为蜀山氏,正是蜀族先人。古蜀国国王蚕丛,亦与蚕桑有关,竟直接以蚕命名。蜀字额上有一夸张的目字,以突出蜀字的额头之眼。在四万八千岁之前,嫘祖与黄帝部落联姻,共同击败蚩尤部落。当周武王伐纣之际,巴蜀派兵,助王灭纣。巴蜀之君,被周武王亲切地称为“友邦冢君”。古蜀国蚕丛帝,又称“纵目人”。试看二郎神之额,有一突出的“纵目”,与蚕丛的纵目,与蜀字头上的夸张突出之目,何其相似乃尔。突出目,就是突出蜀。近年来,在都江堰灌区之一的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了大量古蜀国文物,雄辩地证明着秦灭蜀之前很久很久的时代(至少在商代),古蜀国早已是具有烂灿水文化文明的发达的农业国了。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头像都突出目,都与《西游记》中及文革前二郎庙大殿二郎神形像,在冠冕,脸型五官纵目诸方面,皆有酷似之处。二郎神手中的独特兵器三尖两刀刃,又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古蜀王的玉兵器玉璋,极其相似。秦灭蜀后不久,秦焚书坑儒,“秦烧天下书,诸候史记尤甚,”“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故蜀国历史,全是空白,古蜀国史官文字档案,销毁殆尽。然而人嘴是烧不掉的,十口相传,代代不绝,古蜀国史,只可从民间带神话色彩的传说中,略见端倪。近年来川西平原都江堰灌区接连发掘五座先于夏商时代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再次证明:秦灭蜀之前蜀国是有历史,有悠久历史的。二郎庙内长期“子掩其父”格局的存在,正是对秦王割断历史的卑劣行径的一种反讽,正是对于被抹杀的古蜀国历史的一种依稀而模糊的记忆。五座古城遗址中,有距都江堰仅十几公里的芒城,其给排水工程之科学、精巧,令人叹服。它给予“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秦人恩赐”的说法,以有力的一击。假如都江堰真是秦王派人来修,那为啥要在灭蜀60多年后才修呢?难道这之前成都人都不喝水、不用水么?没有水利,成都平原凭什么成为“天府”呢?秦灭蜀,正是垂涎成都平原是“天府”啊!而“天府”是早在秦灭蜀之前就有此称呼了。假如都江堰真是秦王派人来修的,那为什么与都江堰同时的郑国渠在秦史中有130多字的详细记载,而秦史中只字不提都江堰?在《史记》中都江堰的开凿排在大禹治水之后,西门豹治水之前,是在春秋时期。
如果把江山比作多娇的美女,则强占蜀国江山的秦军,即是强占美女的强人。假如你生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秦灭蜀国之时代,秦军攻入川西平原,那时你才两、三岁,父亲母亲带着你逃难,被一秦兵手起刀落,杀死你的父亲,娶了你美女般的母亲,烧毁你父亲与母亲的结婚照及你父亲的一切照片,烧毁你父亲纯净的一切情书,不留一点痕迹。待你长大成人后,这一秦兵说他就是你父亲。而母亲却在悄悄地暗示你,你的真正的父亲的举止言谈及音容笑貌。这一暗示,正如民间传说中关于古蜀国的传说。暗示日积月累,使一个两、三岁不记事的小孩,也会对真正的父亲产生一种依稀的印象,而对于假父亲,产生一种以更高强的本领超过之,压倒之,实现“子掩其父”的梦想的强烈愿望,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