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历史教育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1]      ★★★ 【字体: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2:47:3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1]

发布时间: 2003-12-21 作者:张文木

1967年11月30日,南也门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70年11月改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2月2日,苏联即宣布承认,次日与之建交。1978年5月18至22日,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访问南也门,据报导,双方签订了一项军事协定,规定在亚丁港等地建立海空基地、无线电联络中心和气象中心;一旦南也门遭到外来侵略,苏联将给予援助。10月23至25日,南也门国家元首伊斯梅尔访苏,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1980年1月8日,南也门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赞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这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出面支持苏联入侵阿富汗行为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在厄里特里亚1993年独立之前,它曾是东接吉布提,南邻肯尼亚,西靠苏丹,北濒红海非洲,与当时的南也门从北南两面共扼亚非欧三大洲咽喉的曼德海峡的非洲大国。

  埃塞俄比亚是第一个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1943年4月21日两国建交。1974年2月,埃武装部队发动政变。1977年2月11日,门格斯图任埃临时军事行动委员会主席,宣布埃走社会主义道路,埃美关系恶化。5月4至8日,门格斯图访苏,双方签署了经济技术、科学文化合作协定、领事公约以及《相互关系和合作原则宣言》。1978年,门格斯图第四次访苏,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友军事同盟色彩的埃苏友好合作条约。1980年1月8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行动。此后苏埃海军军事合作迅速加强。 

  获得在越南、印度、南也门、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战略优势后,苏联便开始向彼德大帝时开始的和和俄国人一直追求的“进军印度洋”战略迈出最关键的一步,即出兵阿富汗。

  1973年7月17日,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苏联第一个予以承认。1977年,达乌德颁布新宪法,决定推?quot;有指导的混合经济“的改革,在政治上有意与苏联拉开距离。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即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主席塔拉基政变上台,苏联立即予以承认,认为这是阿”人民解放运动史上伟大转折点“。5月,塔斯社把阿富汗正式列入”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12月4至7日,塔拉基总理在外长阿明陪同下访问苏联。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1979年9月10日,塔拉基在参加哈瓦那第六次不结盟会议回国途经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勃列日涅夫再次表示将继续给予阿?quot;全面无私的援助”;“勃列日涅夫在单独会谈中,授意塔拉基在必要时可干掉阿明”【14】9月14日,阿明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击毙塔拉基,自任总统兼总理。苏阿关系迅速恶化。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军队开入阿富汗,对阿实行武装占领。喀布尔电台当晚宣布阿明已被击毙,卡尔迈勒被任命为阿人民民主党中央书记。28日,勃列日涅夫电贺卡尔迈勒“当选”为总书记和主席。31日,苏塔斯社称,在阿政府的请求下,苏向阿“派出了有限的军事人员”,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协助反击外来的武装干涉”。1980年3月6日,阿内阁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无限期留驻阿富汗。3月15日,阿外长多斯访苏,双方就苏联军?quot;驻在阿富汗领土条件的实际问题“达成协议。4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所谓苏阿政府关于苏军”暂时留驻“阿富汗的条约。在先头部队控制喀布尔之后,苏军4个师约5万人随即跨过边界,从东、西两路沿阿富汗境内的战略公路长驱直入,在一周之内占领和控制其他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

  1979年对美国来说祸不单行。除了苏联出兵阿富汗和越南大举入侵柬埔寨外,伊朗于年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浪潮,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倒台。霍梅尼于2月回国组阁,成立伊斯兰共和国,美伊关系迅速恶化。至此,苏联在北印度洋地区精心编织的有利于苏联的从埃塞俄比亚至南也门到印度(继而到越南)的战略链布署已经完成。美国在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权链条的北翼彻底崩溃。这时苏联的军事力量离霍尔木兹海峡仅距300英里的直线距离,再加上1978年底因伊朗停止石油出口而引发的至令仍令西方人恐怖的(第二次)石油危机,这对曾从事核潜艇技术研究并对世界政治具有牧师般情怀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简直是当头棒喝。这种形势促使英国保守党撒彻尔夫人和美国共和党里根这两位强势领导人上台。 

  1980年11月4日,里根当选为美国第49届总统;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和18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三件不互相关的事却使美国人绝处逢生。如果可以把里根看作是美国?quot;勃列日涅夫”的话,那么,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则可以被看成是苏联的“吉米·卡特”。里根上台前,美国全球战略被动局面已达到极点,这时,苏联只要在阿富汗最后念出“芝麻开门”这句让历史上任何一个霸主都会心颤的咒语,通往“世界的仓库”(《彼德遗嘱》)即印度洋的大门就会向俄国人敞开。

  里根决定“重振国威”,推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政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则认为“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推行以和平求实力的“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无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倾其全力支持阿富汗游击队、英国出兵马尔维纳斯主权争端(1982年4月) 、美国出兵格林纳达(1983年11月) 、巴拿马(1989年11月) 、空袭利比亚(1986年4月) 、大规模介入海湾战争并对伊拉克实行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1991年1月)以及南斯拉夫解体(1991年4月)等一系列现实政治连锁变化的深刻含义,上台后不久就单方面宣布从阿富汗撤军(1986年7月) 、终止《华沙条约》(1991年7月) 、支持东西德统一、同意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戈尔巴乔夫?quot;善举“为俄国人换来的竟是北约东扩、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和驻军科索沃,竟是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的签订和美国布署TMD计划;带给美国人的却是使美国成为国际社会不能制约的超级霸权国家。即将跨过21世纪的门坎的苏联人,却在阿富汗输掉了20世纪,就象刚踏入20世纪的俄国人曾在阿富汗失去了19世纪一样。



  五、大棋局 ,老棋谱



  大国争霸,犹如波涛, 一个大国衰落并造成巨大的地缘政治真空后,便是另一个大国的崛起。历史就象由不断更替和转换的霸权连接着的链条,生生不息地从过去伸展向未来。

  然而,不管大国争霸的历史条件多么不同,争霸战略如何诡谲多变,但它们对弈的地缘政治”棋谱“大体是不变的。通过读史可以发现,这个”棋谱“所反映的大体说来就是以从中亚到印度洋为为轴线的(东西)两翼和(南北)中轴的关系:如果把英美这样的海洋国家比作”矛“,那么其争霸路径基本上就是:遏制两翼,围堵中亚,死保印度洋。如果把法国、德国、俄国这样的内陆国家比作”盾“,那么,其争霸路径则与海洋国家正奇相合,即两翼突破,决战中亚,拿下印度洋。不同的是,由于历史条件和战争手段不同,大国争霸”棋谱“中的”两翼“的概念也有差异;相同的是不管历史条件和争霸手段多么不同,双方争夺印度洋,尤其是争夺印度洋北岸的目标却是相同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多极化浪潮尚未漫没到亚洲,因而大国及大国争霸的重心多集中在欧洲。拿破仑战争时期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2]

  • 下一篇文章: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洪宪闹剧·杨度·帝王术
  • ››韩愈日常生活研究-唐贞元长庆间文...
  • ››唐代的戒指
  •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贵开端——...
  •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帝国组织...
  •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答容若先...
  •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
  • ››“子掩其父”(二郎掩李冰)之谜
  • ››关于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对策与思...
  • ››用文明史观指导高考历史复习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