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体育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思维      ★★★ 【字体: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思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2:50:0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活动;新思维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文章从文化因素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通过教学中的实例,表明学好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好它的发音、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同时也要学习和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即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等。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活动;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3-0038-02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偶尔还见有“Tr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说法,跨文化交际是指那些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是简单的,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它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正是这种冲突的起源。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这是由于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理解不清造成的。而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渐增长。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因此学好一门外语不仅意味着掌握好它的发音,词汇和语法,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也就是说理解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
       一、语言与文化的概念及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文化culture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曾作过统计:自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人类学的鼻祖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英语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因特网上快捷便利地交换信息,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的建立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或者说,其交际能力应表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应成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语学习中对文化背景了解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把握英语语言技能。这样就给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点,词汇及考试技巧,更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即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可先从它的研究领域及其时空范围来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涉及交际的整个领域。交际方面的主要差异包括:中西方交际行为方式的主要差异,中西方在处理主要社会关系上的差异,汉英姓名和称谓的异同比较,中西方非言语交际的主要差异,汉英中常见的成语、谚语、俚语、委婉语及禁忌语的对比。在此,笔者想就交际行为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在英语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将中西文化差异灌输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和应试理解能力。
  1.在待人接物上,中西方有不同的好客表示方式和礼貌表现方式,特别是在宴请客人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中国人特别讲究饮食,请客吃饭也是重在饭菜本身:满桌丰盛,山珍海味。在中国,主人的盛情与否体现在菜的数量,价格,营养度和烹饪的技艺上。数量多,价格贵,营养价值高,烹饪精致,则表明主人非常好客,反之不然。席间,主人频频劝酒,为客人夹菜以示礼貌客气。而客人为了表示礼貌,怕麻烦主人,不断谦让。另外,当朋友在餐馆吃饭,最后买单时,如果没有特别的邀请方,那么为了表示礼貌和客气,还有面子,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抢着付账。
  而在西方国家里,请客吃饭重在交际本身,宴请形式虽然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形式却多样化,自由化。这种简单的宴请方式可能跟分餐制有关。而且他们崇尚节约,讨厌饭桌上的浪费,所以点菜也以量够为原则。主人大多以平等待人、尊重客人的意愿为原则,对待客人没有像中国人那样尊卑鲜明。在宴请时,主人不会为客人夹菜,而是让客人自行选择,建议他们“Help yourself”、“Have a try”或“Make yourself at home.”。在接受劝酒或劝菜时,礼貌的做法是直接表示愿意或不愿意,而不会再三推辞,主人也不会勉强。朋友一起外出吃饭时,最后大家要么各自付账go Dutch,要么平摊 split the bill。
  2.送礼和馈赠是世界各国通行的社交礼仪。但在什么场合下送什么礼物,如何送法,如何接受法,中西方都有一定的差异。有关礼物的话题有很多,我们只是择要而讲。中国人的礼节比较复杂,比较多,亲戚或朋友婚、丧、嫁、娶,生日聚会,走亲访友,都要赠送礼物。虽然中国有句话“礼轻情意重”,但实际上,人们也非常注重礼物的数量和其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礼物越贵越好,而且都是双数,而不是单数,因为双数吉利。单一的礼物容易给人造成小气的感觉。中国人最注重的是面子了,为了表示礼貌,接受方往往再三推迟后才接受,并放在不被注意的角落,以表示重情不重礼。
  跟中国一样在很多类似的场合下,西方国家的人之间也送礼,但他们奉行的原则是实实在在的“礼轻情意重”,避免赠送昂贵的物品,否则会使受礼者感到心情不安,或容易造成另有企图的感觉。礼物不在贵重和数量,尤其是亲手制作,通过花费自己的努力和时间准备的礼物永远是最珍贵的。受礼者会非常惊喜地接受礼物,并当场打开,表示赞赏和感谢。如果没有打开礼物而把它随意搁放,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3.称赞或恭维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但中西方在此方面的表达也有很多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更重称赞,乐意听到别人的恭维话,同时也乐意赞扬别人。但中国人不太习惯经常称赞别人,即使做起来也较委婉含蓄。当别人称赞自己时,也总是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接受,虽然心里很爱听。这种做法是一种谦逊的表现,是一种美德的体现。相反,如果很高兴地接受别人的赞扬而不加以否认,那么就会被认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4.中西方在交际时的话题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中国人的隐私保护概念不如西方人强。这跟传统上中国人的集体观念强有关。一个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必须互相开诚布公,人人都要互相帮助。所以,中国人聊天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甚至包括西方人不愿涉及的隐私方面的话题,如:房产,财产,工资,价格,年龄等。见面聊天时,问及年龄是为了能够适当称呼彼此,以示尊重。年长者或长辈在中国很受敬重,因为他们被认为是知识渊博、阅历丰富、为社会作出许多贡献的人。
      四、跨文化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篮球比赛中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 下一篇文章: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思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思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沉痛哀悼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
  • ››5VAR论文频道全新改版,新貌迎接天下...
  •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研究
  • ››对大学生健美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探...
  • ››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与终身体育
  • ››古巴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
  • ››体育传播学:理论范式与研究路径
  • ››转型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的发展与改革...
  • ››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发展中体育教学内...
  • ››沉痛哀悼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
  • ››5VAR论文频道全新改版,新貌迎接天下...
  • ››跨文化交际失误中的语用预设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思维
  •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