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否定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狭义的)统一规律和特性呢?在狭义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下,探索其客观规律对它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可对专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应注意的是须对具体的专业、具体的课程采取对应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和时间安排等教学要求,不能将广义职教的理念与狭义职教的理念借位。 经过多年的探索,各级政府和各个职教机构已经逐渐从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中清醒过来,企图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职教模式。问题是还有一批同志在盲目的照搬与硬套之宫,不去研究这些模式的精髓,长处、短处、适用环境,从而使办学实践走弯路,阻碍了职教改革的健康发展。 2.快速发展中的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严重滞后的专业设置、课程规划和教材建设问题单纯计划经济时代,职教专业的产生是根据国有企业、事业的需要布局,并仿照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派生出来的。随着改革开展与市场经济的产业和发展,转变了经济结构的组成成份(根据97年统计公有占43%、私有21%,其余为乡镇企业和外贸、合资企业),也改变了职教人才需求的组成格局;随着经济建设的活跃,高新技术产业份额的增大,职教各类、各层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职教根据行业、产业变化的专业设置也随人力资本市场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政府宏观调控中,计划调控有时显得无所做为,有时又受办学单位利益驱动的左右;市场调控中一方面是不了解市场、缺乏论证、预测、造成决策错误,一方面是过份短视,听任利益的驱动。“热门”专业:管理类、财经类专业出现了“紧缺??一哄而上??过剩??调整”的过程。这个调整是教育在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对计划调控和市场调控把握不好所付出的学费。 转型期专业规划的不成熟,不仅表现在专业的布局,规模上,而且也反映在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80年代职教多数用普通高校或普通中专基础课程加实践训练课的简单的课程组合培养学生;教学还未脱离三段式;教材借用普教教材。这就形成了转型期快速发展中的职教规模(以数量为第一标志)与专业设置、课程规划、教材建设间的脱节。加上二三流的生源,不适应的师资队伍和低劣的办学条件,难于办出特色。90年代初中期,CBE模块式课程理论的引入,一部分院、校对专业课程与技能培养途径进行了重新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计),联合编写了一批教材,教学质量有所改观。但是,高职与职技高师教育仍然是大量借用本、专科普教学术、学科型教材,这种状态无法解决产业型专业急需多种知识和实践训练的职教教材的矛盾;无法解决有限时间与借用教材间的矛盾;无法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方向”的目标;无法选用适合职教的教学方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教材难于构建以教材为依托的课程组合模块,和课程组合模块找不到合适的教材。 要想提高职教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推动培养目标的明确,师资与仪器设备、实践工厂、工场的配备,并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示范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来达到“纲举目张”,促进其教育质量的提高。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