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此外,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过去,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往往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现在,由于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甚至有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三)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性色彩,与终身教育相结合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教育的含义,除前面提到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要兼顾升学与就业外,还在于它与终身教育的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第一,对于职前教育,在教学上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对于在职培训,在教学上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第二,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像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地试办。第三,规定在职人员的入学考试,依据其职业证照及毕业后工作年限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如丙级证照在专业科目总分的基础上加上总分的5%,乙级证照加10%,甲级证照加15%;就毕业后工作年限的长短而言,毕业两年以内的不加分,毕业三年,在总分的基础上加分3%,毕业四年加4%,以此类推,毕业年限最高加分无上限。 三、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指出:我国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的现象十分突出。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及现实基础。然而,8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的职业技术教育,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势头锐减。其表现一是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剧减、生源质量下降;二是“新高职”同样也存在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等问题。这其中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笔者认为:终结性的职教模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相悖,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说明,宏观教育政策已经为终结性职教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借鉴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应以“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出发点来完善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一个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融为一体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实行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制度,确认普通教育文凭与职业技术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贯通和衔接的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之间,虽然它们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由于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可考虑举行高中阶段的毕业会考。会考内容为高中阶段的文化课,会考参加对象为上述高中阶段的毕业生。通过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即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从而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文凭与普通高中文凭之间的等值关系。规定只有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才能参加当年或以后各年的高考,从而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社会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报考普教体系还是职教体系的大学。(二)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在衔接方式上,把入学考试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同时辅以保送生制度、用人单位推荐等。入学考试采取“3+X”制度,“3”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以此成绩作为入学的主要标准;“X”作为入学的参考标准,具体内容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它既可以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是某一门(或某几门)与所报考类科相关的专业科目的考试,也可以是职业技能测试。为了有利于高职院校招收到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可试行若干所高职院校举行联合考试的方式。为了使职教目标在就业的基础上兼顾升学,使中职教育也成为培养较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预备教育,必须做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这种衔接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制等方面。首先,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专业性、就业性,教学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养成。为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在职教体系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规定获得不同层次证书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待,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同时,切实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及就业预备制度,使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易于在社会上就业。其次,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和将来进修的需要,中职教育还要注重语、数、外等基础性、工具性学科的教学,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三)改革现有“新高职”终结性教育模式,形成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首先要突破“新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部分院校试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考虑到普教体系中原有的高等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把这些专科学校全部转入职教体系,并将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第三,大力发展包括本科层次在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第四,创造条件使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能和普通教育体系学生一样有接受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的机会。只有形成一个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完备体系,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于LEVEL5B相吻合。我国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与LEVEL5B相当的职业资格标准。这也是我国面临加入WTO,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四)职业枝术教育的改革要着眼于与终身教育的衔接和融合终身教育将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该体系中,任何一点上的教育都具有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机制。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配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可考虑:第一,职业教育要做到把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培训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施自学考试制度和成人高考制度。第三,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文凭之间建立一种等值互换关系,在社会上树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如规定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上若干年的工作年限,即相当于取得相应层次的毕业文凭,也就是获得同等学历。第四,规划多元入学方案,规定只要取得相应的毕业文凭,不管是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抑或是同等学历者,都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根据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工作年限,在入学时享有不同的加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