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选项的比例都在6%以下,请见表5。看来,女中学生把人生的情感需要放在幸福感的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农村普通中学女生更渴望“有知心朋友”。 {D423R328.jpg} (2)生活中最感苦恼的事也是影响女中学生生活观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女中学生正值花季,无忧无虑是她们的生活本真态。但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她们也有苦恼,而且最大的苦恼是“不能被人理解”,因有四成多的女中学生有同感,见表8。在当代社会,渴望理解,是女中学生的共同心声。女中学生的苦恼感与幸福感相比,有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重视情感需要。这里也显示,城市普通中学女生偏重“学习上的苦恼”,农村普通中学女生偏重“不能被人理解”的苦恼。 {D423R329.jpg} (3)对待生命的态度足以反映女中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未成年人无视生命,自杀或杀人的惨剧不断上演,已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女中学生在表达“应不应当珍惜生命”的态度时,64.03%认为“应当”珍惜,感到“不清楚”的占21.74%,觉得“无所谓”的占14.23%,也就是说,1/3强的女中学生有不正确的认知。可以认为,对生命的“不清楚”和“无所谓”是未成年人无视生命的重要原因。比较而言,“珍惜生命”的排序是城市重点中学女生(73.16%)、城市普通中学女生(61.93%)、农村普通中学女生(55.88%),表明同是女生群,对生命的理解却有所不同。 4.学习观。学习观含学习目的,学习精神,学习兴趣,学习结果,考试状态等。 (1)学习目的正确与否,对未成年的女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一项中,女中学生的选择排序是:“为自己”(22.33%)、“为父母”(14.33%)、“为祖国”(12.65%)、“将来干大事”(12.45%)、“为社会”(10.97%)、“学习知识”(9.88%)、“为上大学打基础”(8.89%)、“学习本领”(8.50%),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中学生比较看重个人利益。 {D423R330.jpg} (2)对待考试的态度也是反映学习观的重要方面。考试作弊历来是学校反对的,但女中学生中仍然有“我行我素”的。调查发现,“经常作弊”的占8.90%,“有时作弊”的占24.21%,这是已经有实际行为的;“想作弊”的占15.71%,表明这部分女中学生有此愿望;不过,“从不作弊”与“根本不想作弊”之和为59.48%,近六成的女中学生很守规矩,也讲诚信。尤其是城市重点中学女生,46.89%的人“从不作弊”,19.49%的人“根本不想作弊”;“有时作弊”20.06%,“经常作弊”3.95%,“想作弊”9.60%。这说明重点中学对学生的诚信要求与管理要严一些。 5.情恋观。对女中学生而言,主要是恋爱、两性情感问题。通常认为,初中女生恋爱一般是“早恋”。对待”早恋”,女中学生“不赞成”的占39.92%,觉得“很正常”和“可以理解”的比例是48.8%(见表8),说明“早恋”对女中学生而言,已经不是“洪水猛兽”,女中学生对“早恋”越来越宽容,证明在中学里,表达情感的环境已经比较宽松。这里有意思的是,农村普通中学女生“不赞成”“早恋”的比率比城市女中学生高出很多,表明地域不同影响价值观认知。 {D423R331.jpg} (二)主要特点 1.形成初期,表现出幼稚性。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其阶段性。一般认为,可分为萌芽期、初期、中期、后期。女中学生的价值观处在初期,表现出很大的幼稚性,幼稚性意味着不成熟。像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中学生离家出走的看法、对待情感恋爱的认识等,均表现出幼稚性。 2.反传统的意识比较强烈。有些反传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有些反传统却是一种盲目的行为。比如,以往我们给女中学生的教育,强调在自己遇到伤害危险时,或是见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要“见义勇为”,导致很多无谓的遗憾,这是传统思想在起作用。“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不是我国的传统,“见义勇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现在在女中学生中不是唯一的选择,他们可以“见义智为”或“见义不为”,尽管“见义不为”不是社会倡导的。这表明,女中学生的反传统意识在强化,她们不认为不“见义勇为”就是一件丢人的事。 3.与社会价值导向有差距。女中学生的价值现状与社会价值观导向存在差距。比如,社会价值观导向要求人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但很多女中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荣辱观,就很难严格按照社会价值观导向行事。 4.呈亚稳定态。亚稳定态是介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一种状态,女中学生的价值观处于这种状态。比如,情感问题其实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女中学生对情感尤其是对异性的情感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本身就不成熟,从个别访谈中我们也得知,对于“早恋”这样的情感问题,有些女中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挺有意思的”,有些并不当真,更不具有稳定性。这符合未成年人的特性。 5.前卫性凸显。前卫性是指超出社会预期发展变化速度的言行。女中学生表现出的价值认知具有前卫性特征。比如,对“早恋”已习以为常,认为中学生发生恋情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不仅可以容忍别人考试作弊,自己也在“实践”,彼此相安无事,还以为这样挺“和谐”的等等。 四、结语 (一)理性对待女中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与价值观个体所处的社会背景关系甚大。无论女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如何,都是社会的产物,我们应当理性地对待。应当说,当代女中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枝节问题上有一些偏离社会价值观导向的苗头,甚至在某一具体问题上发生变异,也是正常的,相信通过矫正会逐步回归。 (二)应采取的教育措施。一是根据女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心理需要拟定教育措施。二是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对女中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引导。三是不能放任自流,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应当形成合力发挥作用。四是国家要大力优化社会环境,为女中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