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 言
笔者在今年3-6月份到青岛康大外贸集团的第七养殖场实习,养殖场于胶南市灵山卫镇,周围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现有父母代伊拉兔2000多只,商品代3000多只。在4月初爆发了传染性鼻炎,严重影响了商品兔的生长,使部分兔只的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研究传染性鼻炎的发生和防治有重要的意义,传染性鼻炎是规模化养殖场常见,又比较头疼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般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本病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
研究表明
[1]引起传染性鼻炎的病原有多种,如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巴氏杆菌、李氏杆菌、肺炎球菌、化脓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假单孢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它们既可单独引起发病,也可共同作用发病,而混合感染最为多见。多数学者认为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它们是家兔体内的常在菌,常可在家兔鼻腔粘膜和扁桃体内检测到。据有关资料
[2]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300只新西兰和加里福尼亚兔以0.5%的煌绿溶液滴鼻检测,73%的被检家兔呈巴氏杆菌阳性,说明带菌是一个普遍现象。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兔群中污染率很高,从相关材料了解到
[3],大群兔中污染率在20%-70%,由鼻炎病兔鼻腔分离细菌,阳性率在70%.Hagen
[14]检查外观健康的鼻气管细菌,其中69%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哈尔滨兽医
研究用免役扩散试验和间接ELLSA试验检查兔群的阳性率为50%以上,而散养只要3%
[4]。波氏杆菌在自然界中也分布很广许多动物上呼吸道中都有本菌寄生,常引起这些动物的呼吸道疾病。本病的的传染源主要是病兔,由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细菌,带菌动物也是传染源,若将病兔或带菌兔引入兔群,平时不表现症状,但当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好,笼舍过分拥挤,气候骤变,强烈刺激性气体刺激,长途运输及其他疾病等应激因素的作用,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发本病,发病率在60%以上
[5],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全群覆灭。本病的潜伏期不定,急性型的为1-2天,慢性型的为5-10天。以浆液性、黏液性或黏液脓性鼻液为特征。患兔鼻端周围被毛潮湿,从鼻腔流出分泌物,初期分泌物为浆液性的,较稀薄,随着病情
发展,渐变为浆液黏液性或黏液脓性,较浓稠。鼻黏膜充血、潮红。由于患兔鼻腔发炎常出现打喷嚏,咳嗽、鼻塞性杂音等症状,饲喂或运动时加剧。,在病兔舍静听,常可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喷嚏声,有的病兔连续打几次。炎症及分泌物刺激鼻黏膜,引起瘙痒,病兔常用两前爪挠鼻端,渗出物使局部被毛湿润并失去光泽,黏稠的分泌物黏结兔毛使之成团。并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部分兔呼吸受到影响,渐陷于进行性消瘦而造成死亡。由于病兔经常抓擦鼻部,可将病菌带到眼内、耳内或皮下,因而引起化性结膜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当细菌下行到下呼吸道时,可以引起肺炎、脓胸等
[12]。迅速致死的急性型以原发性鼻炎为特征,随后很快出现发热症状,部分鼻炎患兔可能转为急性败血症死亡。临床上常可见一些较轻的鼻炎兔,在环境条件改善后可不治自愈或稍加治疗可转为正常。但也发现,环境条件得不到改善,治愈的兔亦会复发。而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的病兔很少见到自愈,且不易治疗。怀孕后期的母兔常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大小相同的兔舍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随饲养密度的增加而提高[6]。高密度引起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是家兔代谢产物的排出和积累使环境恶化。特别是粪便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刺激家兔鼻腔粘膜发炎而诱发本病。兔笼的不同层次(即不同高度),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不同[7]。随着笼位高度的增加,传染性鼻炎发病率逐渐上升。兔笼不同位置,传染性鼻炎发病率不同。位于兔舍的两侧兔笼发病率高,其中位于南侧的最高。在一个4列兔笼与纵轴(东西方向)平行排列的兔舍里,处于不同位置的家兔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不同,以处于南北两侧的兔笼发病率高,而处于中间位置发病率较低,其中位于中间北部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有害气体的运行规律而产生的。当有害气体在兔舍里上升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高浓度的有害气体由上部向低浓度的下部扩散,其扩散并不是呈水平面向下推移的,而是先沿墙体向下推进,因而,离墙体较近的兔笼有害气体浓度较高,中间的部分相对较低。由于气流多为北风或西北风,在同一个兔舍里,有害气体由北部向南部移动,使南部的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北部[13]。不同饲养方式传染性鼻炎发病率,室内和室外2种方式饲养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不同,室外饲养兔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室内,这是由于我国多数室内养兔靠自然通风,环境控制能力极其有限,使室内形成了较差的小气候,对家兔产生不良的影响。实践中发现,将患有鼻炎的家兔由室内移至室外,症状很快减轻。反之,由室外移至室内,症状加重。此外,不同兔场家兔发病率有较大差异。有的兔场发病率很低,在5%以下,而有的兔场高达60%以上[7]。资料介绍[8],传染性鼻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这是由于这两个季节气温不稳定、干燥、寒冷容易诱发家兔患病。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的兔场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除了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当一个兔场引进高发病率的兔群时,必然对以后疾病的控制产生困难。一个管理不当的兔场,传染性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家兔传染性鼻炎发病率 品种不同,传染性鼻炎发病率不同,以肉兔最低,皮兔次之,毛兔最高。年龄不同,传染性鼻炎发病率不同,随着月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提高。。这种差异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兔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传染性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幼兔到青年兔的过渡期也有较高的易感性,加强此年龄段兔的饲养管理很重要。因此,家兔传染性鼻炎的发生与环境密切相关,但也存在种间差异和年龄段间的差异。而在环境因素中,有害气体的含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本病的发生应首先控制环境。同时选育抗病力强的优良种兔等也很重要。
1细菌染色镜检:将死兔的心血及肝脏、脾脏分别涂片作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两圆和周边着色较深,中央着色较浅的短杆菌革兰氏为阴性.
2细菌培养:将死兔的心血及肝脏、脾脏捣碎物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血液琼脂,和普通肉汤培养基上在37度恒温下培养,其结果是14-16小时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光滑的圆形菌落,16-18小时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里长出灰白色,光滑湿的细小的菌落,16-18小时在普通肉汤培养基的试管底部有沉淀物,将这几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和肉汤培养基的试管浑浊物分别涂片染色。在显微镜观察到细菌形态与前者相同为巴氏杆菌和支气管波氏杆菌.
试 验 内 容
使用抗生素治疗传染性鼻炎是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易造成耐药性的发生,使疗效降低,目前又研制了一些中药制剂,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临床效果较好。所以,合理安排用药方案和用药程序,已成为目前防制传染性鼻炎的重要内之一.
本试验使用自然感染的症状轻重不同的实验兔进行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射液和5%替米考星联合应用,5%替米考星,青霉素和链霉素药物的对比实验以期为临床防制和治疗传染性鼻炎用药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动物
试验用兔来自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第七商品兔养殖场,发生传染性鼻炎的兔群中。经实验室诊断为传染性鼻炎的病兔中,用40只110±20日龄,体重2千克±200克的伊拉兔父母代AB系,单独饲养在隔离室,有专人饲养和管理,饲喂相同的饲料。
2.2试验药物
⑴鱼腥草注射液 烟台绿叶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⑵5%替米考星 烟台绿叶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⑶青霉素 济南泉林制药厂
⑷链霉素 济南泉林制药厂
2.3 试验分组及药物剂量
试验兔逐只称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兔单个分开饲养试验开始后分别注射,连续注射3天。观察结果 没有康复的继续用药3天,自由饮水,每天定时定量饲喂3次。
表1:注射用药 |
组别 | 使用药物和剂量 | 注射方法 | 每日的次数 | 用药天数 |
1组 | 鱼腥草注射液0.2ml /kg | 肌肉注射 | 1日2次 | 3-6 |
2组 | 鱼腥草注射液0.2ml /kg配合5%替米考星0.2ml /kg |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 1日2次 | 3-6 |
3组 | 5%替米考星 0.2ml /kg | 皮下注射 | 1日2次 | 3-6 |
4组 | 青霉素 40万IU/只配合链霉素 50万IU/只 | 肌肉注射 | 1日2次 | 3-6 |
5组 | 注射用水2ml/只 | 肌肉注射 | 1日2次 | 6 |
2.4 试验结果判定指标
2.4.1 鼻孔周围被毛的变化 每天记录病兔的鼻孔周围被毛的湿韵程度.
2.4.2 鼻孔分泌物的性质和数量 每天记录病兔的鼻孔分泌物的性质和数量
2.4.3 食欲和精神状态 每天记录病兔的食欲情况和吃料的多少,并记录精神状况.
2.4.4 呼吸次数和剖解变化 每天记录呼吸次数,试验中如果有死亡的病兔立即解剖观察病理变化.
2.4.5 药效结果的判定:观察鼻孔周围被毛的变化,鼻孔分泌物的性质和数量,食欲和精神状态,呼吸次数和剖解变化为指标. 症状全部消除,无鼻液、无喷嚏、咳嗽现象。鼻黏膜炎症消失判为转阴;症状明显减轻,几乎无鼻液、无喷嚏、鼻黏膜炎症比治疗前明显减轻,判为好转。症状减轻不明显,判为疗效不明显或无效。
3 试验结果
3.1鼻孔周围被毛的变化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不给药的对照组在试验中鼻孔周围的被毛湿度逐渐增加,并且向周围的被毛蔓延.并发生缠结。用药的4组湿度变小,部分被毛开始干燥,干燥的范围逐渐增加。康复的兔只基本干燥或完全干燥,外观已与健康兔相同。
表2 鼻孔周围被毛的变化情况 |
组别 | 用药前 | 用药后的天数(d) |
1 | 2 | 3 | 4 | 5 | 6 |
1组 | 重症鼻孔周围的被毛非常湿 | 减轻 | 部分 开始 干燥 | 部分 干燥 | 部分 干燥 | 部分 干燥 | 部分干燥 |
轻症鼻孔周围的被毛比较湿 | 部分开始干燥 | 大部分干燥 | 完全 干燥 | | | |
2组 | 重症鼻孔周围的被毛非常湿 | 减轻 | 部分开始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大部分干燥 | 完全干燥< |
轻症鼻孔周围的被毛比较湿 | 部分开始干燥 | 大部分干燥 | 完全干燥 | | | |
3组 | 重症鼻孔周围的被毛非常湿 | 减轻 | 部分开始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轻症鼻孔周围的被毛比较湿 | 部分开始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大部分干燥 | 完全干燥 | |
4组 | 重症鼻孔周围的被毛非常湿 | 减轻 | 部分开始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部分干燥 |
轻症鼻孔周围的被毛比较湿 | 部分开始干燥 | 大部分干燥 | 完全干燥 | | | |
5组 | 重症鼻孔周围的被毛非常湿 | 非常湿 | 非常湿被毛缠结 | 非常湿被毛缠结 | 非常湿被毛缠结 | 非常湿被毛缠结 | 被毛缠结 |
轻症鼻孔周围的被毛比较湿 | 比较湿 | 非常湿 | 非常湿被毛缠结 | 非常湿被毛缠结 | 非常湿被毛缠结 | 被毛缠结 |
3.2 鼻孔分泌物的性质和变化情况
由表3可见不给药组分泌物由浆液性变为黏液性严重者变为脓性。给药组则由大量浆液性分泌物逐渐减少并完全消失。
1组分泌物也减少,但相对较慢,实验结束有部分病兔的分泌物完全消失, 仍有部分病兔有少量分泌物。
2组分泌物减少较明显,并且很快消失。实验结束有7只试验兔分泌物完全消失。
3组分泌物出现减少, 但效果较慢实验结束,只有少数实验兔的分泌物完全消失,大多数仍有分泌物。
4组分泌物也出现减少, 但效果较慢实验结束,部分病兔有少量分泌物。
表3 鼻孔分泌物的性质和变化情况 |
组别 | 用药前 | 用药后天数(d) |
1 | 2 | 3 | 4 | 5 | 6 |
1组 | 重症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轻症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完全消失 | |
2组 | 重症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完全消失 |
轻症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完全消失 | | | |
3组 | 重症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轻症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完全消失 |
4组 | 重症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减少 |
轻症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 减少 | 减少 | 完全消失 | | | |
5组 | >重症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大量黏液性分泌物 | 大量黏液性分泌物 | 大量黏液性分泌物 | 脓性 | 脓性 |
轻症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 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 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 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
3.3食欲和精神状态变化情况
没有给药前重者食欲不佳,精神沉郁。 轻者食欲和精神状态正常。
1组重者食欲精神逐渐变好,并变为正常。 轻者食欲精神一直正常。
2组其中有2只病兔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好。占25%。
3组有6只病兔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好。占75%。
4组只有1只病兔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好。占12.5%。
5组有4只病兔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好。占50%。
3.4治疗效果
表4 治疗效果观察 |
组别 | 试验数(只) | 转阴 (只) | 好转 (只) | 疗效不明显 (只) | 死亡(只) | 康复率 |
1组 | 8 | 4 | 2 | 2 | 0 | 75% |
2组 | 8 | 6 | 1 | 1 | 0 | 88.9% |
3组 | 8 | 2 | 2 | 4 | 0 | 50% |
4组 | 8 | 3 | 2 | 3 | 0 | 62.5% |
5组 | 8 | 0 | 0 | 6 | 2 | 0 |
由表4可知2组的康复率最高,并且多数为转阴,效果最好。其次为1组也取得了相当高的康复率,青霉素和链霉素效果也可以多数已康复,但是完全转阴的较少。这可能和耐药性有关。最差的上3组效果最差,可能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大影响了试验动物的康复。
3.5剖解结果
1234组无死亡只有5组死亡2只,剖解病变主要在呼吸系统,鼻腔内积有大量鼻滴,为浆液性,黏膜充血,气管内有分泌物。肺有大片出血斑,部分出现坏死。肝有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心、肾、膀胱等处均有充血或小点出血。
4试验结论
4.1 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注射液和5%替米考星联合应用治疗传染性鼻效果最好,鱼腥草注射液和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对于控制传染性鼻炎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使病兔康复,从而阻止疾病的传播,效果好于单纯使用替米考星。
4.2 对于症状较轻的用药2-3天即可恢复健康,重者需要连续用药5-6天才有明显的效果,更严重的效果更差,所以在临床上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不仅节约药物,而且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可以及早防止疾病的传播,减少兔只的死亡,减少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技术人员要勤观察兔群,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
4.3 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使用一种抗生素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使疗效
低。因此在以后治疗有关的疾病时合理安排用药方案和用药程序有重要作用。并且尽量从药物只科学的筛选出符合本兔场的安全高效的药物是防制传染性鼻炎重要措施之一 。
4.4 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注射液和5%替米考星联合应用是安全、有效治疗传染性鼻炎的药物,应该广泛的应用于生产中。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也可以,如果能够有效的把握用药的疗程,也可以用于防制和治疗传染性鼻炎。5%替米考星不适合单纯用于治疗传染性鼻炎。
5 讨论
5.1 鱼腥草注射液是中药鱼腥草的提取液,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有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体内代谢快、高效低毒、无残留等特点。而且兼有药物和养剂的的功能,既可抗菌、抗病毒、加强动物机体抵抗力,又可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使机体达到内外平衡统一驱除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对于鼻炎;肺炎;支气管炎均有良好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小。替米考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特别对杆菌效果较好。
5.2 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注射液和5%替米考星联合应用效果最好,只是个别出现食欲下降,可能是替米考星的副作用的结果,但在停药后食欲很快恢复,其次单独使用鱼腥草注射液效果也可以,并且注射方便,毒副作用小,只是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有所欠缺,有时会复发,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也可以,只是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于临床,产生 的抗药性使效果下降,如果合理化用药,也可以收到一定的疗效,5%替米考星的效果最差,而且毒副作用明显。不适合单独使用,应该联合应用或开发新的制剂。在充分说明合理安排用药方案和用药程序对防制传染性鼻炎的有重要作用。
5.3 由于本场过去长时间单一的应用抗生素,使实验期间的疗效不太理想重难以康复。过去由于卫生条件差。对传染性鼻炎缺乏足够的重视,才使本场的传染性鼻炎大量爆发和流行,今后要吸取教训。特制定以下的防治措施
5.3.1建造良好的环境,减少应激。兔鼻炎属条件性致病,发病因素与外界环境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预防本病首先要创造一个适合家兔生理的良好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是有效控制鼻炎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要给家兔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兔场应选于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建造。以开放式兔舍为主,舍间距离应宽。舍内兔笼宜建通风良好的网栏,,特别是兔笼的前、后片。以消除不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兔舍内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最简便的测试方法是进入兔舍感觉不到刺鼻、刺眼的气味。通过适时通风换气,及时清除粪尿(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可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及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病原菌的密度,减少发病。兔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温度5℃~30℃,断奶前后幼兔需25℃~30℃,光照强度20LX,光照时间8~12小时,繁殖母兔14~16小时[9]。经常用消毒液对兔舍及其周围喷洒,以降低空气中病原的密度和尘埃的数量,平时2~3天1次,发病时每天1~2次。冬季可在中午气温较高时适时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5.3.2 应严把引种关。引种时应对所引兔场认真考察,不可在有鼻炎症状的兔场引种,可避免将来的麻烦。运输时应采取适合的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同时注意防雨、防寒、防晒。新引种兔应隔离观察30天,没有问题,方可合群。对发病兔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以免扩大传播。,对鼻炎症状严重久治不愈或治愈后反复发作的兔应不考虑其价值,坚决予以淘汰。
5.3.3注重带兔消毒。鼻炎患兔通过鼻腔排出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和打喷嚏的飞沫污染空气和环境,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带兔消毒。用百毒杀、等无刺激、腐蚀、附着力强的消毒剂对兔笼、兔舍用具等进行带兔消毒,既能杀死兔体表和漂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带兔消毒时应加强通风换气,并注意保温。
5.3.4 药物治疗 对于发病较多且又不可能全部淘汰的病兔,应予适当的治疗药物饮水 对病情较轻的兔应集中起来隔离于一处,可用鼻炎净等加入饮水中,任其自由饮用,结合消毒,改善环境条件,一般一周左右病情有所减轻或症状消失,连续用药一周 或一个月,大多数病兔症状可消失[10]。对不愈的或严重的进行鱼腥草注射液和5%替米考星联合应用进行治疗。
5.3.5 免疫注射 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多能引发家兔的肺炎,导致死亡。因此,为了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起到更好的预防作用,应该注射有关疫苗。主要预防巴氏杆菌、波氏杆菌、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可用兔巴氏杆菌病波代杆菌病二联苗或兔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三联苗,35日龄以上皮下接种1ml,免役保护期6个月,种兔一年3次[9]。在有沙门氏杆菌病的兔场尚须预防沙门氏杆病。
参考文献
[1].白跃宇等.新编科学养兔手册,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10:418-420
[2].王永坤等.兔病诊断与防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9-92
[3].王云峰等.家兔疾病诊疗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5-28
[4].鲍国连等.中国养兔杂志,1996.1:21-23
[5].王云峰等.中国养兔杂志,1996.2:16
[6].催肖今等.中国养兔杂志,1997.4:28
[7].孙怀昌等.中国养兔杂志,1995.6:34
[8].沈幼章等.养兔生产配套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6-49
[9].张宝庆等.养兔手册.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7.2:23-26
[10].王福传等.兔传染性鼻炎的诊治报告,中国养兔杂志,1995,2:11~12
[11].王永坤等.家兔呼吸道传染病的
研究,中国养兔杂志,1989,3:14~17
[12].李玉杰等.乳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中国养兔杂志,1996,4:17~19
[13].沈志强,宁春燕.气象因素与家兔疾病,中国养兔杂志,1990,1:9~19.
[14].TsuKuBa.Arch Virol,1982:217-230
[15].Klassen.JM Jclin Microbiol,1985:616-618
[16].Lapage,G..Veterinary parasitology springfield ,1956:210-213
致 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苏振渝老师指导和帮助,在试验中得到了青岛康大食品公司的技术总监孙洪波先生的指导和支持,康大第七养殖场场长李令义先生的帮助和关心,在写作后得到了贾世斋老师的指正以及其他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忠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