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牧医论文
   犬猫皮肤病中最常见病原菌---白色念珠菌      ★★★ 【字体: 】  
犬猫皮肤病中最常见病原菌---白色念珠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0:01:2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1 前言
白色念珠菌是犬猫皮肤病中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其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采用抗菌素进行。但这些抗菌素除了少数几种外,大多数很快就有抗药性菌株产生,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扰, 中国是中草药的故乡,采用中草药防治人畜皮肤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草药和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所以我们设想利用中草药防治宠物的皮肤病,也为宠物疾病防治开辟另一个用药途径提供依据,而且用中草药治疗有着其他化学药物不可替代的优点,某些中草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皮肤病,而且中草药还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所以本试验研究旨在尝试开发另一兽医药物领域,充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筛选数种高效无害、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的药用植物,用于治疗犬猫皮肤疾病,由于受时间和环境条件限制,本试验只能在实习的宠物医院所在地和附近地区野生的几种药用植物对在宠物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病畜身上分离并培养得到的的白色念珠菌进行抑菌效能试验和皮肤病治疗试验。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采用莱阳宠物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病畜,有斗牛犬、波斯猫和一些患皮肤病的门诊宠物病例。
2.2 菌株
本试验所使用的菌株: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编号为 a-7504 )。这些菌株均由莱阳宠物医院病畜身上分离而来。经莱阳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微生物实验室鉴定确认。
2.3 培养基
本试验所需要的琼脂平皿培养基为市售沙保弱(沙泊氏)的真菌培养基 Sabourauds dextrose agar(SDA),其主要成分为琼脂(寒天)、胨、葡萄糖、酵母、硫酸镁、磷酸钾等。
2.4 药用植物供试品的制备
供试的10种药用植物均为不同地方购买的鲜品和干品。丁香因为含挥发油较多,故采用挥发油提取和煎剂制备两个步骤,供试时采用挥发油、煎剂、挥发油和煎剂合并液三种形式。羊蹄、芦套和凤仙因为临床上习惯用鲜品,所以这里也采取鲜品和煎剂两种形式,其他各药均用三次煎剂的合并液浓缩为每毫升含生药1克用高压灭菌 120℃ 15分钟备用。
2.5 白色念珠菌镜检
刮取病畜搔痒部位的皮肤皮屑,在低倍显微镜下镜检,当看到白色念珠茵茵落呈黄白色奶油状的念珠茵茵落时,可确定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病。
 
 
表 1                       10种药用植物科属和学名
植物(生药)
别名
科属
植物学名称
             
丁香
紫丁香
桃金科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羊蹄
土大黄
寥科
Rrmex japonicus Houtt
              
芦荟
真芦荟
百合科
Alosvera L var.chinerIsis(Haw) Berg
              
凤仙
指甲花
凤仙科
Impatiens balsamina L
              
艾叶
艾蓬
菊科
Artemisia argyi levl.et.vant
             
地肤子
帚草
黎科
Kochia scoparia(L.)Schrad
             
棍子
黄校子
茜草科
Gardenia jasminodes Eillis
                        
蓓草
五爪龙
桑科
Humulus scandens(lour)Merr
             
鱼腥草
猪耳朵
三白草科
HouttuyIlia cozdata Tjumb
             
千里光
九里明
豆科
Lespedeza cuneata(Dum.couns)G.Don
               
 
3 试验方法
3.1敏试验方法
3.1.1菌悬液的配置
   先将上述菌种根据该菌株的习性采用试管斜面培养基进行 27℃一星期的培养 ,经检确认后用灭菌生理盐水调制成 100CCFU (Colong forming runit/ml,菌落形成单位)供试。
3.1.2平皿打孔
     药用植物对不同菌株的药敏试验采用常规体外药敏试验即平皿打孔法,先将供试菌液均匀涂布在SDA 培养基表面,再用琼脂打孔器(直径6mm)在平板上打孔、封底。
3.1.3加样
     采用微量加样器分别吸取供试药用植物液加入各孔,每孔均为50微升。
3.1.4植物的药敏试验
   按常规药敏纸片法测定,即取直径6mm灭菌滤纸分别浸入各种试验药液中40分钟后取出备用 ,供试时放入己备好的抑菌平皿中。
3.1.5细菌培养
    根据白色念珠菌的习性把PH值调至5.6,在27℃的条件下恒温培养7天。
3.1.6判定
   按药用植物抑菌圈的标准量取抑菌圈直径,即菌圈直径在10mm以下者为耐药,用”+”表示 ,10~15mm 为中敏,用 "++" 表示,16mm以上者为高敏,用”+++”表示。
3.2 治疗用药液的配制方法
3.2.1外浴药液置备与用法
 
将丁香、羊蹄、地肤子、千里光按 1:1.2:1.2:1.5 的比例,配成外浴液的基础液,配
制方法为取上述4种中草药不同的剂型进行配制。具体配制过程为取丁香的挥发油与煎剂合并液,加上羊蹄鲜品与煎剂的合并液、地肤子煎剂和千里光煎剂,再加入盐10~20克备用。外浴时,取外浴基础液兑等量的温开水即成50%的浓度的外浴液,将病畜泡入配制好的外浴液浴盆中,外浴液用量要求能淹没患畜的脖子,让其浸泡, 头部可适当滔些浴液淋浇冲洗,每天不少于两次,一次约半小时,连续5天。
3.2.2内服药液置备与用法
   将鱼腥草、梳子、艾叶、千里光按 1:1.2:0.5:0.8 的比例,煮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煎成 1:1 的浓度备用。内服时,把己配制好的内服药液按2ml/kg体重的用量内服,一天服l次,连续 5-7天。
3.3病菌观察与疗效判定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对皮肤危害很大的病原菌,它会使皮肤产生红肿、红点、发痒,使粘膜发红,水肿,有白色凝乳块或片状膜样附着,易剥落有瘙痒感,产生糜烂或浅溃疡。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可以看到病畜的被毛不整洁,粗乱且无光泽,精神烦燥,食欲不振,不时搔动,用牙爪扒抓和嘴舌舔咬身体皮毛,或在墙壁柱子、树桩等硬物上摩擦,身体皮毛脱落,皮肤毛屑和分泌物较多。用刀片刮取患畜搔痒部位的皮肤,将皮屑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致病的白色念珠菌,若是白色念珠菌为患,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黄白色奶油状的念珠菌菌落。疗效判定可从显微镜镜检和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综合判定。
4结果与分析
4.1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4.1.1白色念珠菌的培养与鉴定
将采取的白色念珠菌标本直接接种在沙保弱(沙伯氏)培养剂上ph值调节到5.6,培养温度为27度,恒温培养7天。念珠菌的菌落呈黄白色奶油状,之后将标本接种到血液琼脂培养剂上鉴定。根据菌落得形态在corn meal培养剂上观察厚膜袍子形成或接种在血液琼脂培养剂上观察真菌的发芽情况确定它为白色念珠菌。
4.1.2几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从上述药敏试验结果可见,试验菌株对各种药用植物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其感受性如表 2 所示,从表中可见丁香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达2Omm,其次为千里光、羊蹄、鱼腥草,抑菌圈达 10mm以上,而凤仙、艾叶、地肤、芦荟和蓓绿效果较差 , 抑菌圈在10mm,以下。
项目
丁香
羊蹄
芦荟
凤仙
艾叶
地肤
梳子
蓓草
鱼腥草
千里光
不同剂型的抑菌强度
挥发油
15
             
                   
             
        
           
                
           
                  
             
鲜品
 
15
6
10                   
           
        
                
            
            
              
煎剂
11
12
4
8
8
8
8
5
10
10
合并液
20
              
          
          
         
        
          
               
           
         
 
注释 : 合并液即为挥发油与煎剂各占 50% 的合并液
表 3  10种药用植物对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earls) 的抑菌强度比较
项目
丁香
羊蹄
芦芸
凤仙
艾叶
地肤
梳子
蓓草
鱼腥草
千里光
不同剂型的抑菌强度
挥发油
++
           
     
          
          
        
        
            
                         
                        
鲜品
 
++
+
++
            
       
      
       
       
         
煎剂
++
++
+
+
+
+
+
+
++
+++
合并液
+++
                
       
      
     
      
     
     
      
     
 
这些药用植物对白色念珠   菌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丁香、羊蹄、梳子不但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而且抑菌作用较强。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药用植物提取方法的不同,抑菌效果也不相同,以丁香和芦荟为例,丁香含挥发油成分较多,虽然单纯用丁香挥发油或单纯用煎剂均有抑菌作用,抑菌效果不如挥发油和煎剂合并提取液。芦荟含蒽醌类衍化物,生用抑菌效果较好,高温提取后抑菌作用减弱或几乎无抑菌效果。丁香对白色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高敏,用 "+++" 表示,其次为千里光、羊蹄和鱼腥草,对白色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均为中敏,用 "++" 表示。
4.2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皮肤病治疗试验结果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对皮肤危害很大的病原菌,它会使皮肤产生红肿、红点、发痒使粘膜发红, 水肿,有白色凝乳块或片状膜样附着,易剥落有瘙痒感,产生糜烂或浅溃疡。临床上的常规治疗为采用制酶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内服和外用兼治,或注射害获灭,但以上治疗极易复发。所以本试验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胜于单纯用西药,现例举临床上两个典型病例以说明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病的疗效。
4.2.1病例1
      5月2日 ,临床收治斗牛犬l头,畜主主诉,该犬从十几天前开始,颜面和脖子上沉色并肿胀,经常用后腿去抓痒,而且食欲比以前大大减少,临床就诊时对该斗牛进行观察,患畜体重约20公斤,体况营养状况尚好,精神沉郁,个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皮肤没弹性。食欲不振,从颜面及背上可见,皮肤粘膜发红 , 水肿,有白色凝块状,也有一些部位有块状膜样附着,该犬不时的用后腿去抓,有一些部位毛已经抓破感染, 出现糜烂和浅溃疡,并散出腥臭味,刮取该犬身上患处的皮肤屑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皮肤屑上有明显的黄色奶油状菌落,由此确定该犬患的皮肤病是黄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病,针对该症状,对该犬进行内服与外浴兼用的治疗,并辅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即制备丁香、羊蹄、地肤子、千里光外浴液,再加入盐15克,兑上等量的温开水成为50%的浓度的外浴液,将病畜泡入盛有外浴液的浴盆中 , 让其浸泡,畜主配合用手和刷子对患畜头部和全身进行冲洗,每天两次、一次约半小时,连续5天,并且口服鱼腥草、梳子、艾叶、千里光煎剂,按 2ml/kg体重的用量内服,一天服 1 次,每次 40ml,连续7天。第6天该畜主将患畜带来复诊,该犬精神己明显好转,表现灵活,反映敏锐。被毛较为平顺整洁,皮肤红点大面积减少,皮肤上的糜烂与浅溃疡已明显好转,刮取病犬身上的结痂皮肤屑镜检,显微镜视野下看不到白色念珠菌的黄白色奶油状菌落。10天后复诊己经痊愈。
4.2.2病例2
      5月25日 ,临床收治波斯猫1头,畜主主诉,该猫近几天背上、脖子上出现红点,肿胀,经常用爪子去身上乱抓,而且食欲不振,经常嚎叫,叫声凄凉。临床就诊时对该猫进行观察,该猫精神沉郁,消瘦被毛乱,从背上可见皮肤粘膜发红,水肿,有白色凝乳块有一些部位有块状膜样附着,该猫不时用爪子去抓,有一些部位因抓破皮, 可见感染糜烂,刮取该猫身上患处的皮肤屑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皮肤屑上有明显的黄白色奶油状菌落。由此可确定该猫所患皮肤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病。针对该猫所有的症状进行内服与外浴双重的治疗,并配以维生素C与维生素E辅助治疗。将病猫泡入盛有外浴液浴盆中,每天两次、一次约半小时,连续5天, 并且口服鱼腥草、板子、艾叶、千里光煎剂,按 2ml/kg 体重的用量内服 ,一天服 1 次 , 每次 lOml,连续 7 天。一个星期以后该畜主带它回来复诊。畜主称该猫食欲已大大增加,不会再用爪子去身上乱抓,也不会再嚎叫,复诊时可以看到该猫精神己明显好转,表现灵活,眼睛明亮,被毛已转为平顺、整洁。肤上的红色点己消失,皮肤上的糜烂与浅溃疡已明显好转,刮取病猫身上的皮肤屑去做镜检 ,没看到白色念珠菌的黄白色奶油状菌落,说明己经痊愈。
5讨论与体会
5.1小动物的皮肤病常规西药用药利弊分析
      当今小动物的皮肤病有许多种,发病也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常见的有由螨虫引起的皮肤病、真菌引起的皮肤病,还有一种是由螨虫与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皮肤病。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能诱发皮肤病,众所周知狗的汗腺极不发达,然而如果狗吃的食物过咸,体内的Nacl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也能导致皮肤病发生。此外,缺少晒太阳,引起维生素缺乏也可能引起皮肤病,所以在临床上都得随证求因,采取不同的治则和方药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各种病因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用的最多的是使用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害获灭,常规用法是采用 0.51ml/ kg体重左右治疗效果较好,大多病例经一两天治疗可望痊愈,或可以同时使用土霉素效果更佳。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皮肤病,则让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E。皮肤病虽不像烈性传染病犬瘟热、细小病毒危害那么大,却不容忽视,它不但会影响病畜的外貌,引起病畜的脱毛,皮肤无光泽,出现红肿,奇痒难忍,引起皮肤溃烂 ,甚至产生继发性感染,继而引起败血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果是由于感染病原菌引起的皮肤病, 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人畜共患病,对于感染的皮肤病,虽然用害获灭和土霉素可以治疗, 但是容易复发,而且其价格也比较昂贵,成本较贵,一瓶150ml的害获灭市价300元左右。
5.2中草药防治小动物的皮肤病的优势和缺陷分析
      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和治疗效果可从上述试验结果体现出来。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资源十分丰富,便宜易得,针对近年来犬猫皮肤病泛滥,抗菌素易产生耐药性的状况,本试验似乎能为宠物皮肤病防治开辟另一个用药途径提供了依据。然而中草药的缺陷在于用量较大,剂型较简单和不规范,并且也受地方限制,而且是也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多数畜主嫌麻烦,不愿意去采集或煎药,许多人不认识中草药,所以也限制了中草药的应用和推广。
5.3中草药防治小动物的皮肤病的作用原理
      从上述的抑菌作用和治疗效果可体现出中草药对致病性皮肤真菌和细菌有很好的疗效。外浴的作用原理是对这些细菌有直接的抑制和杀菌作用,而内服的作用原理是这些中草药也是一些免疫调节剂,它能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恢复正常,并能增强正常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其作用机理是许多中草药本身就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提高兔疫原性能,如所含的多糖与皂甙是重要的免疫活性成分,都具有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并能促进抗体的形成,促进抗原抗体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功能。据报道,鱼腥草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增强细胞吞噬力;还能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 , 使细胞内 CAMP 含量增加 ,溶血素和溶血空斑值升高,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5.4 中西药结合防治小动物的皮肤病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业也迅速发展,然而小动物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疾病,给临床治疗造成了新的困难,由于西药的毒副作用、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弊端,
以小动物皮肤病为例,在药物预防过程中,中药已经显示其优势,从以上试验结果中可见中草药的抑菌效果和免疫作用,虽然中草药还存在着剂型过于简单粗糙、用量较大、使用麻烦等不足之处,但从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看,中药已经显示出其不凡的应用价值,特别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几乎到处都是,所以更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其不凡的药用潜力,研制更多的高档次的中草药精品,使其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上述的试验研究可以看到,中西药结合防治小动物疾病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十中, 五淀佐, 李晓岩. 2001. 中药研究与开发现代化.中草药. 32(5): 385~387
[2]王浴生, 邓文龙, 薛春生. 2000.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3]SalyersAA,WhittDD,Bacterial pathogesis Washington Dc press,1994,42~61
[4]陈奇. 1993.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5]谢培山. 2001.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属性、技术与应用. 中国中药杂志. 26 (10): 653~655.
[6]王本祥,周秋丽. 2001. 关于中药活性成分的认识及其研究方法. 中国中药杂志.26(1):10~13
[7]安丽英. 1998. 兽医实验诊断.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8]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9]Fuller,probiotics in man and animals jou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 1989,66:365~378.
[10]Ryankj,sherris.MedicalMicrobiology,3rded,Appletonlange,connecticat,1994,141~167.
 
 
      致谢
      本试验是在贾世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贾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丰富的实践和渊博的理论知识,高尚的个人魅力,使我收益匪浅。四年来,贾老师在学业上的教诲,生活上的帮助使我终生难忘。在此,我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还得到同班同学姚伟和张欣的无私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得到其他老师和同学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对帮助过我的人,我表示感谢。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笼养新母鸡开产后瘫痪的原因及其防制对策

  • 下一篇文章:焦虫病的诊断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犬猫皮肤病中最常见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犬猫皮肤病中最常见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低聚木糖与产酶益生素合用对生长猪...
  • ››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不同部...
  • ››芽菜风味狗肉香肠的研制
  • ››对东北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
  • ››浅谈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对兽药地方标准清理工作
  • ››中草药黄芪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免疫组化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 ››论新时期我国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 ››苜蓿高产栽培管理与加工调制
  • ››犬猫皮肤病中最常见病原菌---白色...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